理论教育 提高植树造林效率:用实生苗替代树枝造林

提高植树造林效率:用实生苗替代树枝造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在一块地上造了三四次林,仍不见成片的树木,即便能活几株也保存不下来,有幸存活下来的也是小老树,永不能成材。后来,用树枝造林的办法就逐步被实生苗造林所取代,不过,彻底取代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改为实生苗造林后,树种也增加了许多,有赤峰杨系列、油松、落叶松、沙棘、山杏等,造林成活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雨水多的年份,成活率会更高一些。

造林这个话题,应该是个很老的话题,不是什么新名词,但真正能造活一片林子,需要有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我们老家很早就开始造林了,但那时造林没有苗子,人们把小叶杨树的树枝子砍下来,作为造林用苗,在雨季埋入鱼鳞坑、水平沟里或沟坝上,进行埋干造林,把山杏核埋在树坑里进行直播造林。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就是这两种造林方式,成活率极低。山杏核没等发芽就被山鼠给挖出来吃了,到第二年所剩无几,即便能长出几株山杏苗,由于保护不当又被牛羊给吃了。杨树所谓的埋干造林就是将砍下的树枝子埋入土中,由于造林总是在夏季进行,树木已经放叶,萌蘖力差,成活率也很低。如遇雨水较多的年份,还能活几株,雨水较少的年份,除沟道的沟坝上因积水较多能活几棵,其余几乎“全军覆没”。到第二年夏秋,人们把树坑、沟坝上埋的干树枝子拔出来烧火了。所以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在一块地上造了三四次林,仍不见成片的树木,即便能活几株也保存不下来,有幸存活下来的也是小老树,永不能成材。那时大队每年都上报造林数字而且不少,原来不知道,后来我当了大队会计亲自上报各类统计数字,除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家畜养殖量、生产队大小畜存栏等数字是真的外,其余大部分是房巴数字(凭空想象的数字)。上报的数字高了,公社统计员就让你往下压一压;上报的数字低了就让你往上提一提,最后以公社统计员敲定的数字为准,可见造林的数字还会有准吗?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有的地方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报的造林统计数字累计起来,连锅台和炕上都是树,有的地方造林面积已经超过那个地方总土地面积的几倍。”

我老家的东面六十多里处有个老府林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们在我们公社造了几片林子,那真是造一片活一片,活一片成一片,成一片绿一片,老百姓羡慕不已。他们造林时有技术员指导,造完林有专门的护林人员保护,护林员骑着大马,很是威风喽。林场的职工每年还能分到很多树枝子。林场在山嘴(地名)征用了一块地做苗圃,育的杨树苗子长得像水葱似的,油松苗子长得壮壮的。后来,听我们大队的“大明白”说:“人家林场种树苗比咱们种庄稼还精细呢,人家把四五寸长、小拇指粗细的杨树棒(杨树插穗),按照一定的距离插在地里,杨树苗就长出来了。油松种子不播在垄沟里而是播在了土台上(育苗床),用喷壶浇上水,过几天苗子就出来了,他们还定期给苗子上粪(施肥)、浇水、打药。”似乎从那时候起我们那里的人才对育苗、造林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记忆中,在七十年代初期,才有了第一次油松的植苗造林,真可谓大开眼界。大队给我们生产队发了几捆用草袋子裹着的油松苗子,湿漉漉的,根上还带着黑黑的泥蛋蛋。还派了技术员作指导,按着技术员的要求,队长让木匠制作了栽树用的木榔头。栽植采用“三埋两砸(或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时把苗木剪根沾浆(保湿不窝根)。你还真别说,成活率蛮高的,达到60%以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造林成活率。后来我才发现,有些地方也过于教条了,比如,夯实用的木榔头,完全可以用其他工具代之,如镐头之类。那是我们生产队造林技术的一次突破,至今那片树还长着,已经成材了。后来,用树枝造林的办法就逐步被实生苗造林所取代,不过,彻底取代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改为实生苗造林后,树种也增加了许多,有赤峰杨系列、油松、落叶松、沙棘、山杏等,造林成活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雨水多的年份,成活率会更高一些。(www.daowen.com)

在我们这个地区,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不仅仅在治沙造林、治山造林、保护森林、苗木培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对集体和个体造林起到了示范作用,对造林实用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集体和个体造林用苗起到了保障作用,为改变树种、林种结构做出了很大贡献。赤峰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有他们的功劳,功不可没。国有林场造林育苗的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念大学时,报的是林学专业,毕业后想当个林业技术员。天不遂人愿,毕业后一直做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一九八七年我任赤峰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工作性质由原来的林业行政管理改为林业技术推广,所以我就想为家乡造一片像样的林子。我找到了自治区三北站的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三北站的领导表示支持,同意在我的老家搞一个林业推广项目(落叶松造林技术推广)。自治区林业厅三北站齐振邦站长亲自到实地勘查,地点确定在大队所属的大阴坡,那里的立地条件较好,符合落叶松的生长条件,面积一千多亩,自治区三北站投入了六万元技术推广补助费,我们站承担造林规划、造林技术指导、造林苗木(落叶松)筹措和造林后的生长观察数据记载等。一九八九年落叶松造林项目顺利完成,成活率在80%以上,长势良好,是当时全大队人工造林面积最大、成活率最高的一片,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由于造林地权属系大队所有,所以造林后的林权归大队(村委会)所有。二〇〇八年搞了一次间伐,前几年听老乡说:“大队要卖这片林子,我还真有点心疼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