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保护秋粮收成?

如何保护秋粮收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秋就是确定专人看护庄稼,护秋员也叫看青的。护秋员,有的是队长指派的,更多的是社员推选的。由于多年搞护秋工作,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对重点地块、重点人员、重点时段进行有效设防。在歉收年份护秋员更是百倍防范。从粮食印子这个小事情可以看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时期,对粮食的管理保护是何等的重视,真的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难看出粮食在当时的重要性。

如何保护秋粮收成?

护秋就是确定专人看护庄稼,护秋员也叫看青的。集体经济时期每年从庄稼灌浆到庄稼进场,生产队都要安排两个护秋员,负责看护满山架岭的庄稼,两个护秋员各有分工,一个人负责北山,一个人负责南山。护秋员的选择是很严谨的,要选择那些工作认真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肯下辛苦的人。护秋员,有的是队长指派的,更多的是社员推选的。那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两个最合适的人选,人称“铁面包公”,一个是宋国忠,一个是我的叔伯哥崔玉祥。无论是谁来偷粮,只要被他们两个抓到,都不会被私自放过。所以爱偷东西的人也都很怵他们。他们两人做了很多年护秋工作,有时换个人干上一年,发现还是不及他们二人,下一年这副重担还会落在他们的肩上。

由于多年搞护秋工作,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对重点地块、重点人员、重点时段进行有效设防。一是他们把周边庄稼地作为重点,防止外生产队人员来偷粮食;二是对爱小偷小摸的人进行重点防控;三是注意挖山野菜人员的行迹,防止借机在野菜筐子里面藏粮食;四是抓住重点时间,早、晚和中午吃饭时间。有时他们在村屯的暗处洞察,有时藏在庄稼地里窥视,有时站在山的最高处观察。他们看到挖山野菜的快要进村时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或者观察他们行为举止很不自然,就要走上前去把筐子里的菜翻个底朝上,装野菜的口袋也不放过。一旦翻出粮食,全部没收,还要把人交给生产队长处理,或者把事件向队长报告,由生产队长处理。在歉收年份护秋员更是百倍防范。他们每天手里都拿着个镰刀,我想可能是用于护身。

生产队长每隔几天也要到山上查看一圈,一是看看庄稼熟了没有,二是检查一下护秋员的工作。即便如此防范,每年生产队也要丢一些粮食,不怕贼偷就怕贼想,只要被贼惦记上了就难保全。实际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手脚不干净、爱偷东西的人,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有的人几乎见着什么,只要方便就偷什么。粮食,他们偷;瓜果蔬菜,他们也偷;生产队的东西他们偷,个人的东西他们也不放过。他们偷东西也有一套章法,选择最佳的时间,选择最佳的地点,选择最佳的偷盗方法。有的把粮食放在羊草捆里,有的把粮食放在菜筐子底下,有的把粮食放在菜口袋底下,有的把偷到手的粮食放在山上藏起来,等待风声过后再拿回家。每当生产队和个人丢了东西,他们首先是被怀疑的对象。但那时想着生产队庄稼(粮食)的不仅仅是这些人,有些人想偷但胆子小,有些人想偷却没合适的机会。那时候人们对入户翻(搜查)东西习以为常,被翻(搜查)的人没有任何想法,没偷东西的人心里坦荡,想证明自己清白,不怕翻(搜查),偷了东西的更无话可说,所以那时生产队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带着几个人到各家各户搜查丢失的物品。他们翻(搜查)东西时也是有重点的,对本分的人家只是走走过场罢了,对重点怀疑对象翻查(搜查)的更仔细一些。

集体经济时期,有些人为了把集体的东西弄到手,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算计着集体财物,其中一招就是用鞋子往家弄粮食。谁都知道鞋子是用来保护脚的,在那个缺粮食的年代,鞋子又有了另一个用途,人们用它往家里弄粮食。打场阶段,一打就是二十多天。打谷子、糜子、黍子、莜麦、荞麦、玉米等,一些社员在这时换上了又肥又大的鞋,有的甚至连袜子都不穿,有的社员却穿上了冬日里冷天才穿的毡疙瘩,穿黄胶鞋的还把鞋带松开,这些人专门往粮食堆里站,到歇着的时候就往家里跑,到家赶紧把鞋里的粮食倒出来。一双鞋最少也能倒出一斤多粮食,如果是穿毡疙瘩,每次至少也能倒出四五斤粮食,一天按四次算,最多能装回十几斤粮食。就是一双普通鞋一天也能装回五六斤粮食,粗略地算,二十多天少则装回一百来斤粮食。不太缺粮的人家,将弄回来的粮食用来喂鸡、猪、鸭、鹅等。缺粮的人家还舍不得喂猪鸡呢,要和家里的粮食放在一起留着人吃。后来,生产队长发现了这个秘密,开会强调严禁穿毡疙瘩打场,但普通鞋是没办法限制的,总不能让人光脚打场。(www.daowen.com)

在有些人看来,队里财物只要没分到个人手里,就是公家的,至少不全是个人的,只有把集体的变为自己的才是最直接最实际的。现在回头想一想,缺粮吃不饱肚子,经济条件差,经营体制不合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人民公社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用木头做的粮食印子,长四十公分,宽二十八公分,厚三公分,板子的正面刻着“粮满仓”三个大字,和手章一样字是反的,印出来的字是正的。板子的背面钉一个把,用来握着盖印的。秋天打场时,天太晚了粮食收不进仓或来不及给社员分下去,成堆的粮食就得在场院里过夜。一大堆粮食在场院里放一夜,如何才能保证粮食安全?为了检验粮食在场院里是否丢失,队长用这个粮食印子,在粮食(谷子)堆上面,像盖章似的盖上一圈印子。第二天早晨,队长要当着看场人的面检查粮食堆上印子的印迹,如果印迹还清晰地印在粮食堆上,表明粮食没有丢;如果没有了印迹,队长就要追查原因。不是因为刮大风或是有人偷拿粮食,印迹是不会消失的。

这个印子一般都是由队长保管,盖印子也由队长来盖。粮食储存在生产队的仓库,队长还要把粮食印子印到粮食的上面,特别是对那些种子、特殊粮食都要盖上印子,防止保管弄丢。如果队长和保管合伙做手脚,这个印子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我记得有几年这个粮食印子由贫协代表来掌管,表明人们对集体粮食安全的重视。从粮食印子这个小事情可以看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时期,对粮食的管理保护是何等的重视,真的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难看出粮食在当时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