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到六十年代末,我们生产队养了二十来匹马,三十多头牛,十几头驴,十来头骡,三百来只羊。骡、马、牛、驴主要用于生产,拉车拉犁;羊主要用于产毛,另外卖给国营食品公司,供应城市居民用肉。国家每年都给生产队下达三四十只羊,两三头菜牛的征购任务,虽然收购价比市场价低很多,但也都能完成交售任务,当然也必须完成,这是政治任务。菜牛、菜羊的收购数量是按照六月末各生产队的牲畜存栏数来确定的。收购价格,二等菜牛每头一百一十元,二等菜羊每只十八元,一等的极少,因为出售的菜羊、菜牛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等淘汰的牲畜。每年过八月节生产队都要杀五六只羊,社员每人能分到六七两肉,每斤肉售价三角钱。在小雪之前把过不去冬的羊杀了冷冻储起来,也叫“卧羊”,生产队留一些招待客人用,剩余的作价分给社员。小雪以前牲畜遛庄稼茬子是增膘长肉的好时机,小雪以后牲畜就开始掉膘了,所以要在小雪前“卧羊”。每年羊的增长数和减少数(卖给收购站的、社员用的、生产队公用的)基本相等,年末羊的存栏数和上年年末存栏数基本持平。按着草场面积这个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甚至还有些过。
生产队养的骡、马、牛、羊等牲畜,最大的一笔直接收入是卖羊毛钱。每年卖两次羊毛,春秋各一次,春毛要比秋毛卖的钱多一些,每次都能收入两千多元钱,秋毛卖的钱要少一些,每次能卖一千多元钱。每到春秋两季剪完羊毛,生产队的马车拉着一大车羊毛,队长和保管美滋滋地坐在车上,到那戈营子供销社去卖。虽然羊毛不是他们家的,但是看到这满车的羊毛就要变成钱了,他们的心里也有几分兴奋的感觉。去时一车毛,回来就是几千元。在那时,说到几千元,几乎就是天文数字了,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元。实际真正到手的钱并没有那么多,信用社早就把生产队借的钱数告知给了供销社,还有赊购的化肥款等其他方面的欠款也都要扣下。不过即便卖羊毛的钱不够还欠款的,信用社也不全扣下,总要给生产队留下一部分,解决当务之急。有了这笔钱,就能解决春种时的许多大项开支。上年结算时欠余钱户的钱,这时要兑现给人家一部分,总欠着不给会挫伤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把外面赊欠的物资款还给人家,不能落下欠钱不还的坏名声;还要购置些生产资料等。那时候也有三角债,缺钱户欠生产队的口粮钱还不上,生产队又欠着余钱户的劳动日值钱无法兑现。余钱户向生产队要钱,生产队找缺钱户要钱,总是很难平衡。只要生产队有了闲钱,就要先垫付一些给余钱户。
六十年代中后期,生产队开始对当地的杂交种蒙古羊进行改良,引进国外的细毛羊种羊,公社畜牧站为每个生产队都培训一名专职绵羊改良配种人员。通过羊的品种改良,每只羊产毛量翻了两三番,且羊毛质量好,价格也高,每年的羊毛收入大幅度提高。
集体养殖业最大的效益就是解决了全生产队七百多亩耕地的粪肥问题。这些牲畜每年积肥二三百万斤,试想生产队如果没有这几百头牲畜,种地用肥从何而来,这样算来生产队养牲畜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还要高出许多。(www.daowen.com)
牧业投入在当时来看是比较低的,基本包括五大项:第一项经营管理投入,主要是经营管理的用工方面,大小畜的经营管理用五个人,其中小畜放牧员二人,大畜放牧员一人,小畜接羔保育饲养员一人,大畜饲养员一人,这项投入每年近两千个工日,折合人民币一千元。第二项饲草投入,生产队自产的谷子秸秆添加少量的玉米秸秆做大畜的饲草自给有余,是农副产品的再利用,虽然有价值,但不花钱也不用记账,秋季打一些羊草,砍一些树枝储起来作为小畜越冬的饲草,只是花些工也不花现钱。第三项饲料投入,不是特别缺粮的年份,生产队自产粮食就能满足料粮的储备,不用花现钱,走一笔账即可,大小畜一年的料粮折合成人民币仅一千多元钱。第四项棚圈建设投入,花几十个工日打圈墙,找几个社员伐些集体的树木做棚杆,找本队木匠做几个圈门子,秋天把玉米秸秆、谷子秸秆捆成捆盖在棚杆上保暖,春天再把这些秸秆撤下来铡了喂牲畜,每年维修和搭棚撤棚子也花不了几个工日。第五项疫病防治投入,这项投入很低,花二三十块钱买点六六六粉给羊药浴,花一二百块钱给牲畜防疫治病,这项支出每年二三百元足矣。
论牲畜们的贡献却是十分了得!春天,牛拉着犁杖要把七百多亩耕地一垄一垄种上,毛驴还要拉着磙子把种过的地压两遍;夏季,牛拉着犁杖要把这七百多亩庄稼地一垄一垄趟一遍;秋季,骡马牛拉着车要把这七百多亩耕地产的庄稼一车一车运到场院里,牛还要拉着犁杖把这七百多亩的庄稼地一垄一垄挑(翻)一遍;冬天牛儿们拉着碌碡还要把这七百多亩耕地压两遍,一个冬季半个春季,马、骡、牛拉着车还要把这二百多万斤的粪肥一车一车送到耕地里;农闲的时候马车还要出去拉点脚为生产队挣点零花钱;集体和个人大大小小的运输都要靠牛马车来完成;二百多万斤的粪肥也是靠这些大小牲畜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的;城镇居民、生产队和个人生活用肉也离不开它们,肉、皮、毛除了自用还能换回很多钱,解决生产中的各种用度。
综上所述,山区集体经济时期,集体牧业既是一个季节性的“小银行”,又是一个“农业机耕站和运输队”,也是一个“皮毛供应商”,还是一个“肉食品储备库”,更是一个“有机肥料加工厂”。没有牧业,农业生产、社员生活寸步难行。如果说种粮是解决吃饭问题,那么养殖就是解决吃饭以外的所有相关问题,所以在那个年代山区养殖业和种植业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