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河卵石修建的坚固墙的介绍

用河卵石修建的坚固墙的介绍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水来临时,河套里不停地发出咣咣的响声,这个响声是石头与石头的撞击声。每发一次洪水,河套里的石头就增加了许多,而且河套里原来的石头大的变换了位置,小一点的被冲走。这些石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当人们把河套的石头快用光时,一场洪水过后又送来了很多新石头。

用河卵石修建的坚固墙的介绍

说到石头墙就不能不说石头,说石头就不能不说石头的来源。我们家乡人常说的一句话:咱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小村的前面有一条主河道,它的源头在敖包山后九队上头的两条沟里,从源头到我们家门前有八九里路。在六七十年代这条河长年流水,经久不息,雨季河水量大些,非雨季节河水量小些,冬季则结成一条宽宽的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量不断变小,几十年后非雨季节河套就没有水了,大雨天发洪水,晴天便成了干河套,冬天那条宽宽的冰带也消失了。除了这条主河道,在小村周围还有三股支流,也是洪水河道。一条是村南梯子梁下的干河套直接对着主河道,另一条是村西南宜肯坝村前的干河套呈45度角斜对着村南的主河道,还有一条是村子西头北山小垛子沟的干河套对着小村的主河道。这三条干河套都是三面环山,每当暴雨降临,山上的石头随着雨水的冲刷,纷纷奔向河套。洪水来临时,河套里不停地发出咣咣的响声,这个响声是石头与石头的撞击声。每发一次洪水,河套里的石头就增加了许多,而且河套里原来的石头大的变换了位置,小一点的被冲走。由此看来,这些石头来源于河套周边的石质山上,洪水就是搬运石头的“工具”和“动力”,这几条河套便成了石头的运输通道和载体

村人们把这些石头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大用特用。垒墙为主要用途,垒园子墙、垒猪圈墙、盖房子垒墙根脚(房地基)、垒院墙根脚(墙地基)。用这些石头垒墙不用花钱买,只要弄台车运回来即可。村路南面是一片平地,为了防止猪、鸡等进入,也要用石头从东到西垒一道一米多高的石头墙,几乎所有矮一点的墙都用石头垒。进入老水泉子大队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是如此,现在看来还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呢!

石头各式各样,色泽不一,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花色的、有杂色的,以白色和杂色的为主。形状各异,有方的、有圆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大的、有小的,以方不方、圆不圆、扁不扁不规则形状的石头占绝对多数。这些石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当人们把河套的石头快用光时,一场洪水过后又送来了很多新石头。

人们用石头时也是有选择性的,根据各自的用途,挑着样的选,挑着样的用,尽管如此,这些没有经过加工的纯天然石头形状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统一规格的砖垒墙也要用技术人员——垒砖的师傅,避免把墙垒歪,何况用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垒墙更是需要技术的。这些会垒石头墙的人也没有技术头衔,可是人们都知道谁垒墙的技术最高,所以垒石头墙的时候,除了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垒活是自己干,那些成总的大垒活就要请垒墙师傅了。垒墙时除了“大工”还需要“小工”来打下手,实际就是搬运石头的力工。

那时候我大爷垒墙是村里最拿手的,谁家有垒墙的大活都会请他来帮忙,生产队垒墙的活也交给他来完成。他凭着多年的垒墙经验,不用任何泥浆,更谈不上用水泥了,就能把石墙垒得既整齐又牢固。垒墙时他把最大的石头放在最底层,一是方便挪动,二是增强了墙体的稳定性,然后把不大不小的石头放在中上层。每垒一层用小块石头来填墙心、堵墙空,使石头之间互相咬合,防止松动。不管石头大小、好赖都能用得上,墙垒完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也都用光了。虽然石头形状不规则,但垒出来的墙既整齐又牢固,还好看。正面看来,石头大小配合,长短接合,再加上石头的各种颜色,形成很多图案,有的呈几何形,有的还像抽象派的画,使墙面更富有美感。

我去过四川的阿坝地区,那里的石头墙可谓无与伦比,那里用石头砌的碉楼几十米高,多少年来,经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不坍不倒,细心观看就是一件活生生的艺术作品。但那里有一个我们那无法比拟的条件,就是石头颜色一致,都是土色。石头的形状都很整齐,全是石板,几乎每块石板的外缘都有一个直边,即便石板的外缘不规则,用锤子一敲就能出来一个直边。特殊的材料,加之巧夺天工的技艺,使那里的石头建筑堪称一绝。(www.daowen.com)

五六十年代,我们那个小村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两个小菜园子,而且家家都养些鸡呀、鸭呀、鹅呀,还有猪、狗、羊、毛驴等。为了防止这些家禽、家畜糟蹋蔬菜,菜园子的外缘都要垒个石头墙。为了增强墙体的牢固性,石头墙顶上还要用瓤秸泥垛一个墙头帽子。为了防止家禽飞入菜园子,人们除了把小鸡的翅膀剪掉一段(打翅子),还要在垛墙头帽子时用小树枝或专门割些毛榛柴,插在墙头帽子上。树枝与树枝之间的距离约十公分,一根树枝向前倾斜45度,挨着的一根向后倾斜45度,以此类推,然后把两个方向的树枝编成菱形,形成一个整体,像一个通透式的小篱笆。在园子外面就能看到园子里面的瓜果蔬菜,有绿的、黄的、红的、紫的,五彩缤纷非常养眼甚是好看,显得整个院子分外整洁,增添了院子的美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色。

进入老水泉大队最先进入眼帘的就是那些石头墙,从沟外一直延续到沟里,队队如此,到处都是石头墙。每个生产队村路的南面几乎都有一片耕地,耕地与村路之间也要用石头墙隔开,村路路面高于耕地地面的,要在村路的侧面耕地的上面附上一道石头墙,防止路基滑坡;耕地地面高于村路路面的,在耕地的侧面村路的上面附上一道石头墙,防止耕地滑坡,也防止家畜家禽进入;村路路面和耕地地面一平的,在村路和耕地之间也要垒上一道石头墙,把村路和耕地隔开。个人家院外的园子围墙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生产队房子和牲畜圈棚的墙根脚(墙地基)全是石头垒的。圆仓的地基都是石头筑起来的。小村西头和村子中间有两口几丈深的吃水井也是用河卵石纣(砌)起来的。如果把石头用品和用具罗列出来就更丰富了。比如碾子、大磨、小磨、碌碡、磙子、石条、石阶、门墩、磨石、夯石、墙杵子、拴马桩、大石槽、小石槽、啖羊石、压缸石等等。

那时当你走在村路上,每迈一步都能踩到石头;当你环顾四周,路两边一道道的石头墙又进入了你的视线;当你走进农家的小院,小菜园的石头墙和石头垒的猪圈墙又进入你的眼帘;当你走进生产队的饲养处,仓库的石头围墙、场院的石头围墙和牲畜圈棚那高高的石头根脚(墙地基)又展现在你的眼前。只要你进入小村,在哪都能看到石头的影子,小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石头城。

后来听说,原来河套那么多石头都被人们全用光了,对其不解,问村人何故?村人说:“现在山上的植被好了,加之这些年干旱,大雨很少,不发洪水了,自然河套的石头就少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用石头的量增加了。过去盖房子的墙根脚只有五六十公分高,现在房子比过去的房子重量加大了,为了增强墙根脚的承重力,人们把墙根脚垒到两米多高,石头的用量成几倍增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石头墙迟早会被新型的建筑材料所替代,再过几年,除了墙根脚,其他石头墙的影子,将会在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本文把那个年代功不可没的石头墙留个影子,以其微小事物的变化来见证时代的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