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泥瓦制作技巧:选址、打瓦、养生详解

水泥瓦制作技巧:选址、打瓦、养生详解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候谁家用425#本溪水泥打水泥瓦,人们都会刮目相看。水泥瓦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首先要选择有水源且地势平坦的地方作为打瓦场,以方便洗沙、和灰、打瓦、晾瓦、养生;其次将地面整平踩实,防止瓦变形。打瓦时要有一个师傅作指导,还需要很多帮手,比如打瓦的需要四五个人,和水泥、供泥的两个人,搬运、晾瓦、撤托、刷浆和养生的要两个人。养生一般在十五天左右,才能使水泥瓦达到最大强度。

水泥瓦制作技巧:选址、打瓦、养生详解

六十年代末期,村里的能人不知从哪里学的开始打水泥瓦,用水泥瓦[wǎ]瓦[wà]房子,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小村里一半以上的房顶被水泥瓦所覆盖。在此之前,大多用草苫房,比草苫房低一档的就是用黄土泥抹房。比草苫房高一档的是用小青瓦瓦房,这种瓦房在当时来说是最豪华的,住这种瓦房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全大队屈指可数。我们那个小自然村三十多户人家也只有三户用小青瓦瓦房的。

水泥瓦的问世,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房屋漏雨问题。那些年,一场大雨过后人们纷纷忙碌起来,抹房的、苫房的,还有补修房顶的,盐和莜麦秸等材料也因此成了抢手货。村人手里没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提前做这些事情的,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能将就则将就,能拖则拖,能省则省。用水泥瓦瓦房这个新生事物很快被人们所吸纳,其主要原因是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瓦一次房子能挺几十年。人们算了一笔账,用水泥瓦瓦三间房子(包括打瓦用料、瓦房辅助用料、损耗等),用425#水泥零点八吨,每吨价格一百零五元,费用八十四元;运费包括单程住店过栈费、骡马草料费、大车老板子补助费等五十元;租用瓦模子费十元;拉沙子打瓦招待费四十多元;其他费用十多元;打瓦、瓦房子请邻居帮忙不付工钱,这样瓦三间房子,不包括粮食和人工费,总开销不足二百元。这个价位是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家庭能够承受的,有些低收入水平的家庭通过努力也能办得到,陶瓷瓦和小青瓦虽然经久耐用但价格昂贵,人们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水泥瓦瓦房、草苫房和泥抹房效果相差悬殊,水泥瓦瓦房达到三四十年不漏雨,草苫房达到五六年不漏雨,而泥抹房最长两年不漏雨,如遇大雨或连雨天当年就漏雨。如果算总账,水泥瓦瓦房投入是最低的,分摊到每年不到五元钱,而草苫房分摊到每年近二十元钱,就连泥抹房分摊到每年也近十五元钱。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村现在仍然有三户人家没有进行老房舍的改造,房顶上还是七十年代初的水泥瓦。虽然水泥瓦的抗压强度降低了,但还不至于漏雨。用泥抹房和草苫房费时、费力,还存在不安全、易着火等安全隐患,如遇大雨或连雨天就会漏雨。水泥瓦房不仅省钱、省事、省力、安全、经济适用,而且房顶外形美观。

制作水泥瓦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和沙子,三间房子的水泥瓦只需两马车沙子,而且沙场近在咫尺,取材方便。那时候水泥价格很低,425#水泥不含运费每吨一百零五元。325#水泥不含运费每吨九十元。三间房一般用一千三百块瓦,每块瓦五斤,水泥、沙子比例为1∶4,即一斤水泥混四斤沙子,每块瓦用一斤水泥。那时水泥很缺,买水泥难,买好水泥更难,所以村人们找熟人、托人想办法弄水泥。没啥门子的买赤峰产的325#水泥,有点门子的买赤峰产的425#水泥,门子硬的能买到本溪产的425#水泥。那时候谁家用425#本溪水泥打水泥瓦,人们都会刮目相看。

水泥瓦的制作经历了打瓦和压瓦两个阶段,起初打造水泥瓦时完全靠手拿铲子(锅铲)拍打而成,大小形状和陶瓷瓦基本相似,人们把这种瓦称大鼻子瓦。

大鼻子瓦的制瓦工具主要有瓦模子和打瓦铲子。为了保证水泥瓦的质量,使其达到规格一致,标准相同,首先要定做一组高标准的木制瓦模子,瓦模子的用材很严格,要选择材质好不易变形的松木,要求制作精准,尽量减少模与模之间的误差,如果模与模之间规格标准差异大,瓦房子时瓦与瓦之间不易衔接。因为新打制的水泥瓦要在瓦模子上凝固定型三个多小时方可脱模,所以瓦模子少了周转不过来,一般都要准备一百三四十块。

水泥瓦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首先要选择有水源且地势平坦的地方作为打瓦场,以方便洗沙、和灰、打瓦、晾瓦、养生;其次将地面整平踩实,防止瓦变形。用铁筛子把沙子筛好,再用流动的清水把沙子里的土洗净。按着水泥和沙子比例把水泥和沙子充分地搅拌均匀(为了不让水泥粘上土,弄一口大铁锅或一块大铁板和水泥)。打瓦时要有一个师傅作指导,还需要很多帮手,比如打瓦的需要四五个人,和水泥、供泥的两个人,搬运、晾瓦、撤托、刷浆和养生的要两个人。每天打四五百块瓦,一般三间房三天时间即可完成水泥瓦的制作。养生一般在十五天左右,才能使水泥瓦达到最大强度。养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水泥瓦一片挨一片地立着戳在地面上,上面盖上杂草或草袋子,每隔一两个小时撒一次水;另一种方法就是挖一个五十公分深的池子,把水泥瓦一片挨一片地立着戳在池子里,然后放水养生,水面要高于瓦面。(www.daowen.com)

打瓦的时候要在现场临时搭建一个打瓦操作台,五六个打瓦匠集中在操作台前,每个人手持一把铲子,跟前都有一个打瓦的模子,一个盛水泥的盆子。为了防止水泥粘模子,先把报纸铺在瓦模子上,把和好的水泥用铲子装在瓦模子里,把亏欠的地方填平,把多余的水泥铲出去,然后用铲子拍打装在模子里的水泥,直至把水泥拍打瓷实,然后用模具在左面压出一个小凹槽,在中间压出一个半截大凹槽(瓦鼻子),一片瓦就打完了。打瓦师傅高喊一声:“来模子”,这时运瓦的迅速递上一块瓦模子,顺手把打好的水泥瓦搬走放在晾瓦场上。新打的水泥瓦要在瓦模子上待三四个小时才能凝固,确保撤模具时瓦不碎、放在平地上不变形。最后用水泥浆涂刷瓦面,堵塞瓦面上的沙眼,使瓦面光滑,降低瓦的吸水量。

打瓦的人胸前围一块破围裙,有的穿一件破衣裳,女人还要戴上一块破头巾或一顶破帽子,胳膊上带着护袖,有条件的还戴着口罩手套。因为打瓦时打出来的水泥浆溅到打瓦人的身上、脸上、手上,水泥是碱性的,防护不好水泥浆会把皮肤烧得煞白。打瓦的场面也很热闹,运料的、和灰的、运瓦的,他们之间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虚心向高手学习。打瓦场上劈里啪啦的打瓦声伴随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当你看到大家笑逐颜开,干得热火朝天那个劳动场面,那劲头不像是在劳动,更像是在做一种有趣的游戏,打瓦匠那挂满水泥点子的脸上透着灿烂的笑容。尽管这种活很脏很累,却看不到他们一丝一毫的疲劳感。中午收了工,这些帮工的洗洗脸洗洗手,然后饱饱地吃上一顿,稍作休息又继续开始重复上午的劳动。一天的工作在欢笑声中开始又在欢笑声中结束。晚餐,主人更是尽最大努力做几个好菜,再上点小酒,因为活很累,要尽量把伙食办好,用这种方式犒劳大伙。这个活一般都选在夏锄结束后,好在北方雨水少,所以人们很少担心雨水的打扰,不过有时候还真的赶上了下雨,主人就要多破费一些。

又过了三四年,一种新的水泥瓦制作工艺出现了,用手工压瓦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打瓦。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瓦的形状也有了改变,新型水泥瓦形似小青瓦,但比小青瓦大了许多,每块瓦防水面积和大鼻子瓦差不多,人们把这种瓦称作大凹垄瓦。瓦模子本来应该用铁板制作,但因制作一百三四十块铁瓦模子成本太高,打瓦匠动了心思,先制作一块铁瓦模子做母模,然后用这块铁瓦模子制作水泥瓦模子。瓦模子成本降低了,但水泥瓦模子用的时间长了就会缺边少沿,打瓦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些瓦模子。

手工打瓦瓦面挨着模子,打瓦时把水泥浆拍打到瓦的底面上,瓦面则出现了很多沙眼,为了填平瓦面沙眼,增加瓦面的光洁度,打出的水泥瓦脱模后,还要在瓦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水泥浆,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水泥。而压水泥瓦,就其工艺而言更具合理性,手工压瓦瓦面在上,通过铁压板反复地推拉挤压把水泥浆挤压到瓦面上,使瓦面光滑、细腻、密度加大,其内部结构更合理,且省去了刷浆的环节,省时又省料。制作大凹垄瓦比制作大鼻子瓦,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一位压瓦师傅每天能压五百多块水泥瓦,相当于五个人打水泥瓦的总量。压瓦要比打瓦节省劳力,这个工作小团体只需六个人足矣,一个压瓦的师傅,两个和灰供泥的,两个运瓦、养生的,还有一个打下手的。压瓦师傅自带一个压瓦的架子(操作台),自带一百多块水泥瓦模子(瓦托),自带一个铁制的压瓦推拉板,操作台上放一个盛水泥的破洗脸盆子,盆子里放一把锄灰的小铲子,瓦模子上铺一张报纸,防止水泥粘在模子上。两种水泥瓦的制作工艺虽然不同,但水泥和沙子的比例、沙粒的粗细、晾晒、养生等都相同。

水泥瓦来得突然火得很快,但它的生命力却不长,从问世到消亡仅仅十二三年时间,替代品是矸子瓦和陶瓷瓦。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农民有经济实力购买质量更好的陶瓷瓦和矸子瓦。陶瓷瓦和矸子瓦比水泥瓦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完全由机械压制成型,比手工打造的水泥瓦形状更标准、薄厚更一致、使用寿命更长、防水性能更好、色泽鲜艳、整体美观,虽然多花些钱,但对农民来讲是百年大计,也值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