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铺盖睡炕:记住那个年代的睡眠历史

铺盖睡炕:记住那个年代的睡眠历史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铺的盖的就得先说说睡觉的炕,五六十年代全大队几百户人家都睡炕,那时只听说过床但没见过,一九七六年读大学时才初次见到床的模样,但都是简单的木床。那时约有一半的家庭每家有一床长条毡子,是给长辈们铺的。睡觉时把脱下来的棉袄、棉裤盖在被子上面用来御寒。

铺盖睡炕:记住那个年代的睡眠历史

说到铺的盖的就得先说说睡觉的炕,五六十年代全大队几百户人家都睡炕,那时只听说过床但没见过,一九七六年读大学时才初次见到床的模样,但都是简单的木床。参加工作后单位里的“小光棍”们准备结婚时都疯狂焊床,即弄点钢管、角钢、钢筋等,找个师傅给焊接在一起,再刷上蓝漆,弄几块木板和草垫子铺上就能睡觉了,这时才对床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比而言,我觉得农村的土炕还是最实惠的,天冷时可取暖,劳累时能解乏,从现在保健角度看,热乎乎的土炕能增强血液循环,具有保健功能。山村的炕都是在屋子的南面靠着窗户,这样采光好,人们坐在炕上由于阳光的照射身体格外暖和。

在我们那里把垒炕叫盘炕,炕腔(箱)是用长条坯搭起来的,炕面子大多用方形大块土坯,土坯炕面热得慢但热得时间长,也有用石板铺炕面的(石板上面抹上一层泥),这种炕面子热得快但凉得也快,好处是不用年年托坯。炕面要抹两遍泥,头遍泥用的穰秸要粗一些长一些,要保证结实,二遍泥用的穰秸要细一些短一些,达到平的效果,这样躺在炕上才舒服。

土炕面上要铺一领席子,可在我记事的时候,小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买不起炕席睡土炕,连炕席都买不起,毡子、褥子更无从谈起,睡觉时身体直接挨着土炕,炕硬硌得慌,炕热烫得慌,炕凉冰得慌,早晨起床时身上、被子上都是土,如果小孩尿在土炕上就会和成尿泥,炕热的时候满屋子尿骚味。还有人家买不起炕席弄几块炕席头拼接起来铺在炕上,睡觉时要格外加小心,稍不注意就会把皮肤划破,有时一觉醒来发现炕上有血,仔细一看是炕席篾把身体划破了。

多数人家的炕上都铺着炕席。炕席分两种:一种是高粱秆席,是用高粱秆外皮编的,颜色为黄色,节子多也大,铺在炕上看起来不那么干净,躺在上面硌得慌。这种炕席,一般能铺两三年。还有一种苇席,是用苇子编的,新席颜色为乳白色,用的时间久了就被热炕煲成了浅黄色,苇席节子少也比较小,铺在炕上很干净也很漂亮,躺在上面不那么硌得慌,一般能铺五六年,如果没有小孩的家庭能铺七八年。一张苇席七八块钱,一张高粱秆席三四块钱。经济条件好的买苇席,经济条件差的买高粱秆席。

那时约有一半的家庭每家有一床长条毡子(毡子有牛毛毡、羊毛毡),是给长辈们铺的。条件更好一点的家庭,毡子上面还铺床褥子。有一半的家庭既没毡子也没褥子。两口子盖一床被子,枕一个枕头,孩子按性别分,男孩一般兄弟两三个伙盖一床被子,女孩也要和姐妹伙盖一床被子。过去做的被子很简单,一层里一层面当中絮棉花,没有被头、被衬、被罩。到了七十年代初,连大队的行李也只有被子和毡子,没有褥子,盖的被子既没被头也没被衬更没被罩,盖久了,白色的被里挂了一层厚厚的油泥变成黑灰色,用指甲一划一道白痕,油泥进到指甲里,被子盖在身上冰凉还有一股油泥味。公社书记、主任下乡在大队住宿,也只铺床毡子盖床被子没有褥子。比较讲究的下乡干部怕被子上有虱子,晚上睡觉时把脱下的衣服搭在手巾杆上,睡前把被子的里外检查一遍,如果发现虱子就地“正法”,早晨起床时还要脱下内衣围着被子认真的检查一下。(www.daowen.com)

那时一般人家根本没有多余的被子,来了客人很犯难,特别是冬天就更难办了,有时不光是没被子盖,还没有地方睡。冬天没有那么多柴火烧炕,一般没有儿媳妇的两代家庭都烧一铺炕,五六口之家就睡满了,来了客人就得到别人家或饲养处去找宿。有客人了就提前打发孩子到饲养处或邻居家告知一声,到了晚上睡觉前把客人送到饲养处或邻居家。到谁家找宿主人都能尽其所能热心接待,有的还把自己的好被褥让给找宿的客人,为了让客人睡得舒服些,还要把炕再烧得热点。晚上将客人送去睡觉,早晨接回来吃饭。那时给客人找宿住,客人也不感到意外,在客人看来好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说明在当时给客人找宿的做法很普遍。到了夏天就好办多了,炕不用烧得那么热,点把火解解潮气即可,人口多的人家一般都烧两铺炕,来了客人一铺炕住着不方便可以分两铺炕住,不用出去找宿。行李不够也不用借,主人可以不盖被子和衣而睡,将被子让给客人就把问题解决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哥几个挤在一个被窝里,孩子们睡觉都不老实,炕小人多,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小孩子们有打横睡的(打横腿),还有头朝里睡的(正常睡姿,头朝外),头朝里外都有的睡姿,看上去很像扑克牌里的J、Q、K图案。人多被子小两头拽被子,上下扯被子,都嫌被子小,为此争吵不休,有时吵到父亲一声吼才肯罢休。冬天除了蒸年干粮、做豆腐、杀猪和煮骨头那几天,屋子一直都是冰冷的,即便穿着棉衣待着还觉得冷,每喘一口气都冒着“白烟”。睡觉时,挨着炕的那侧身子是热的,另一面的身子是冰凉的。一是屋子冷,二是被子薄,三是棉花旧,有的被子里的棉花都赶蛋了,只剩下两层布。睡觉时把脱下来的棉袄、棉裤盖在被子上面用来御寒。过去农村有捂炕的习惯,在睡觉前一个多小时把被褥铺在炕上(捂炕),睡觉时被窝是热乎的很舒服。

因为没有内衣穿,所以干活出汗时身上的油泥全都挂在棉衣的里子上,时间长了,衣服里子上就积了一层厚厚的亮亮的油泥,穿着时不觉凉,睡觉起来再穿衣服,那层油泥就像铁板一样凉,因此谁都不愿意起床。做母亲的不怕凉不怕冰,老早起床把锅里填上水,灶膛里多填些柴点着火,再把灶膛里的柴往外拉一拉,把孩子们的衣服挨着个的烤一遍。上衣烤热了,马上卷起来送到孩子跟前。随手再把裤子拿到灶前,手提着裤脚,裤腰朝下在灶门上烤,裤子烤热了,卷起裤腰送到孩子面前。就这样挨着个的烤,孩子们穿着热热乎乎的衣服高高兴兴地起床了。这时洗脸水也热好了,几个人用一盆水洗脸,把水弄得像泥汤子一样,如果家里有客人要让客人先洗脸。大家共用一块毛巾,把白毛巾弄成灰毛巾,整个起床洗漱就这样完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