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粗粮换细粮,提升健康

粗粮换细粮,提升健康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供应”实际是用粗粮换细粮,即用一斤小米换一斤大米或白面,各有各的价,小米的价格是每斤一毛二分五厘钱,大米、白面每斤一毛八分五厘钱。有了国家供应的这些细粮,使每户拥有的细粮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且增加了细粮的品种。快要放假时我找到张贵老师,说要用细粮票兑换细粮,开始张贵老师有点为难,问:“你换细粮做什么?”

粗粮换细粮,提升健康

老家不产大米,我十五六岁之前没见过稻子也没见过大米,所谓的细粮就只有白面了。不知什么原因,小麦不种在平地上总要种在山顶上,产量特别低,并且多少年就是一个品种。到了六十年代末引进了墨麦品种(墨西哥麦),产量高,但要种在平地上还要浇水。墨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发芽快,如果到了麦熟季节不收割,再下一场雨超不过两天在麦秧上就能发芽,发了芽的麦子吃着发苦、发黏、没筋性。每年生产队分给每户的麦子最多也只有几十斤,磨面时也要精心调制,先把麦子用水淘几遍,然后把水滤净,再用干净的毛巾把麦粒上的毛擦干净后再放到碾子上轧。箩面要用细箩,还要把黑白面和白面分开。我记得小时候,我母亲用黑白面给我们烧焗焗、擀面条。白面只能用于年节或招待特殊客人,比如上门给儿子提亲的媒人,没过门儿媳妇的家人,对这些人不能慢待,否则是要坏大事的,即便家里没有,外借也要吃上白面的。那个年代在外做客,不是最尊贵的客人是无缘吃到白面的,但有“二细粮”(荞麦面、莜麦面)来代替细粮。我们那地方类似高寒山区,每逢春季有严重的晚霜晚冻和春旱灾害,庄稼被冻死或被旱死就要翻种晚田。荞麦生长期短,六十多天就能成熟,是最适宜的晚田粮食品种。山顶地因贫瘠、寒冷适合种植荞麦、小麦和莜麦。这几种粮食作物虽然产量低,但生长期短,耐干旱耐瘠薄,也比较好打理,正常情况耪一遍趟一遍,有时忙不过来耪一遍即可。荞麦面可以包饺子、擀面条、压饸饹、烙饼等等,莜麦面可以搓鱼子、压猫耳朵、蒸二大[dài]王、做莜面窝窝、做莜面炒面等等。

大概是从七十年代初开始,每逢国庆节,国家给农民供应细粮,起初每人每年供应白面二斤,后来每人每年供应白面三斤,大米二斤。所谓“供应”实际是用粗粮换细粮,即用一斤小米换一斤大米或白面,各有各的价,小米的价格是每斤一毛二分五厘钱,大米、白面每斤一毛八分五厘钱。用一斤小米换一斤细粮,再向粮站交六分钱。生产队集体到老府粮站兑换,回来按家庭人口分到各户。记得有一年分掉秤了,大米、白面分光了还有一户农民没分到,保管还要挨家挨户地按着人口往回收。从国家供应大米那时,我才第一次见到大米的模样,母亲开始还不会做大米饭,像做小米饭一样把大米煮熟捞出来再倒入大铁锅里熥,熥出很厚的饭嘎渣儿。大米饭嘎渣儿不像小米饭嘎渣儿那么酥、那么脆,大米饭嘎渣儿咬不动嚼不碎,还糟蹋了很多大米。后来才知道把煮熟的大米饭捞到盆里再放到锅里蒸。大米汤成了好东西,好喝,还能浆衣服。有了国家供应的这些细粮,使每户拥有的细粮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且增加了细粮的品种。农民有了这些细粮,年节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供应五斤细粮,相当于农民一年供应的细粮数,尽管城市居民供应的细粮比农民多,但是城市居民的伙食还是很单调,因为他们没有农民那么多的杂粮来调剂伙食。

说到细粮,还有一段关于细粮的往事呢。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我念大学的时候,学校每月发给三十六斤粮票,比普通市民高出六七斤,其中每月供应细粮五斤,学校专门印制了细粮票,学生凭细粮票买馒头和大米饭。那时学校的粗粮也很单调,每周二十顿饭(周日两顿饭)有十四五顿是玉米面发糕,有两三顿小米饭,而且都是陈米,不像家乡当年产的小米那么好吃。学校每个周日的下午都做细粮,周一的中午把周日剩下的馒头或大米饭热一热,新做的饭是粗粮,我只吃周日下午的这顿细粮,每顿半斤,这样每月可以节省三斤细粮,加上寒暑假的,一年可以节省四十斤细粮。我准备用细粮票兑换成挂面或白面,但需要学校总务科长张贵老师的批准。快要放假时我找到张贵老师,说要用细粮票兑换细粮,开始张贵老师有点为难,问:“你换细粮做什么?”我说:“放假回家没钱给父母买东西,平日里少吃细粮攒了这些细粮票打算换成细粮,放假时想给父母带回去。”张贵老师听了我的回答,便欣然批准了我的请求,把细粮票帮我兑换成了挂面。放假回家时我带着沉甸甸的挂面,像带着一份很厚重的礼物献给父母。当然父母也非常高兴,但他们不知道挂面的来历,如果知道是从我口粮里攒出来的,心里一定会难过的。这样,家里每年又多了四十斤细粮。参加工作了还是想着细粮的事,听说北京的挂面很好吃,每次去北京出差都要想办法弄点全国通用粮票,买回十斤二十斤的北京挂面捎回家去。当时北京挂面是全国挂面和面条的极品,面条细、颜色白、煮不断、不化汤、味道鲜美。(www.daowen.com)

国庆供应细粮,使我们山沟的农民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温暖,没见过大米的见到了大米,没吃过大米的吃到了大米,过年过节增加了许多细粮,还不用磨面。农民深有感触地说:“历朝历代都是农民向国家和官府交粮,还没有哪个朝代像现在这样,给农民供应细粮,农民们念着共产党、毛主席的好处和恩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