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和谐主题的统一?

如何实现和谐主题的统一?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理论基于“人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和“物要素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两个目标,提出了和则、谐则及和谐主题。只有当两者融合构成“进一步寻求确定性和优化性”的必要时,“和谐主题”才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管理问题。和则被分别命名为和则1、和则2及和则3。该理论的意思应该是,和则与谐则的递进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即构成了“和谐主题”。

如何实现和谐主题的统一?

和谐理论基于“人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和“物要素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两个目标,提出了和则、谐则及和谐主题。该理论中,“和”被定义为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在组织中的“合意”的“嵌入”;而“谐”是指一切物要素在组织中的“合理”的“投入”。而“和谐”仅仅是指“和”与“谐”的齐观并举。只有当两者融合构成“进一步寻求确定性和优化性”的必要时,“和谐主题”才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管理问题。

所谓“和则”,是从“合”概念派生出来的一套人嵌入组织的规则或者说主张。和则被分别命名为和则1、和则2及和则3。和则1提供人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诚信”和“责任”;和则2提供人群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对分工互补的认同”和“倾向于合作”;和则3提供组织于社会、自然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对可持续的遵从”和“积极地回馈”。

谈到“物要素”的“合理投入”,用“谐则”指代。它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终要素化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模式/方程”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和目标下去追求结果的最大化。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确定性中的利率问题,通称之为“优化性”。谐则也有三条:谐则1是指物要素间组合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或称一致性;谐则2是指物要素间确定性联系的可变动性/调适性;谐则3是指既定投入的最大产出,即优化性。

该理论的意思应该是,和则与谐则的递进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即构成了“和谐主题”。

以本书的作者看来,上面的和则与谐则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和谐主题的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www.daowen.com)

(1)和则研究的是人的不确定性的消除,谐则研究的是物要素的优化,但人与物的结合用什么“则”?而人与物的“和谐”显然是重要的,或者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例如,经济学中的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的分析,就是典型的研究人与物的结合问题,当然,还包括技术的影响。

(2)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也是重要的要素。它们非人、非物,它们的演进显然也不是和则与谐则所能够概括的。

(3)和谐理论认为:“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就是将人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把管理变成类似一部机器一样的投入产出过程。”(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2002:P127)我们姑且不论这一点能否做到,显然,在这里和谐理论的创建者把人的不确定性完全当作了一件坏事。而实际上,人的不确定性并非总是坏事。例如,人的主动性是不确定性的一种,但它恰恰是卓越绩效和创新的来源,是最应该期待和鼓励的[6]。和谐管理力图消除人的不确定性,而创新管理则要激发“具有正效应的不确定性”。这就如同我们不总把冲突看作是坏事一样。

越是现场操作、基础层面的管理工作,越需要消除不确定性;而越是高层的管理工作和研究与开发活动,越需要“不确定性”。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的核心含义就是创新。例如,如果管理工作致力于消除不确定性,就不可能出现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