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论构造了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系统的状态蕴含着一种和谐程度,称为和谐度。该理论认为,系统的不和谐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现实系统总是处在理想和谐状态与绝对不和谐状态之间的某一个状态,系统管理的目的是使系统趋于理想和谐态。
在此思想之下,实现机制优化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系统状态和谐性分析,即分析系统目前的状态及其和谐性,找出系统的初始状态。
(2)机制优化,即找出系统机制和谐的状态,即理想和谐态。
(3)系统演化过程优化,即寻找系统从初始状态到理想和谐态的最佳过程,也就是从无数条演化路线中寻找出一条最优或最满意的路线。(www.daowen.com)
(4)系统实际发展过程的监控,即建立和谐预警系统。
该理论提出了和谐度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个和谐度函数表达式。但如何度量“理想和谐态”和“和谐度”的被改善,该研究没有给出具体的办法。正如该书作者所说的:“它反映的仅仅是思想而不能用以描述整个组织系统,因而不可能直接用于测量。”本书认为,能否度量“和谐度”是和谐管理理论能否趋向于成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最难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样的,本书要寻找化解各类冲突的方法,最后给出冲突化解矩阵。而其中有很多个解,都有一个是否是“适度”解的判定问题,这也是本书面临的一个困难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也就是管理科学的特征——综合性的艺术,永远也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4]。
正是考虑到了这种困难,该理论的创造者把组织各部分围绕和谐主题导向的和谐测度,设定为下面四个指标:①组织和谐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性”;②在组织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匹配状态测度;③组织人为设计的科学“合理性”;④组织成员对组织有机体运作各部分关系认识的“一致性”。即把“和谐度”转化为“适应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匹配性”的测定。这样一转换,就把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和谐度”的测度问题,转换为管理学中通常面对的一些问题。当然,对解决“测度”问题依然没有进展,因为上述的“适应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匹配性”依然无法测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