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不和谐视角研究和谐问题

从不和谐视角研究和谐问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和谐性由构成和谐性、组织和谐性、内部环境和谐与外部和谐构成。该理论从提高总体和谐性的角度,给出了五个层次的系统优化机制,也被称为和谐机制。综合上述四种过程,使系统总体达到和谐状态,实现总体和谐。上述从不和谐视角研究和谐问题,也就是从负效应消除的角度研究增强系统功能的思路,与基于冲突化解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后者的视角是基于冲突化解,前者的视角是基于负效应消除。

从不和谐视角研究和谐问题

和谐理论采用的是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它是从系统负效应存在的普遍性假设出发,从负效应的不断消除的角度,研究系统的优化问题[3]。这种不断地系统优化,就是不断地趋于和谐。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大部分负效应是由于系统运行机制造成的。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缺乏一种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及子系统创造性的机制,即系统缺乏完善的动力机制,从而导致系统结构失调,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活力和创造精神被机械的、僵化的发展模式所扼杀。因此,消除负效应,要从系统运行机制的改善入手。

和谐理论将现实系统中各式各样的负效应归纳为下面六种:

(1)要素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由于要素自身性质不合理或要素的自变幅度与整体系统不协调,引起系统内部的摩擦和紊乱而产生的负效应。

(2)构成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不合理而产生的负效应。

(3)组织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由于组织管理不当引起的负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②职责和权力分配不合理。

(4)精神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由于系统内部环境和文化不合理产生的负效应。

(5)内外失调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系统内部构成、结构、管理、文化等与外部环境不协调而导致的功能紊乱、内耗严重以及系统作用难以发挥等负效应。

(6)总体性负效应。该效应是指系统总体未形成一种有机的动态调节机制,而使系统运转中对一些突变现象未能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对一些新旧更替未能正确地调节而产生的负效应。

和谐管理思想认为,只要系统从构成、组织内部环境、内外部联系等方面形成总的和谐性,即减少系统的各种负效应,系统就会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及较强的内聚力和吸引力,也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

和谐性被定义为:系统和谐形式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这两方面的具体表现是系统构成、组织管理、内部环境、系统成员精神状态等方面内部和其间关系匹配程度以及系统内外部的适应程度。(www.daowen.com)

该理论还给出了一个标量函数h,用来度量总体和谐性。总体和谐性由构成和谐性、组织和谐性、内部环境和谐与外部和谐构成。

该理论从提高总体和谐性的角度,给出了五个层次的系统优化机制,也被称为和谐机制。

(1)根据系统生存的根本目的、资源、人力和其他条件确定合理的组成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并使其间相互协调,达到构成和谐。

(2)根据系统发展目标、构成,确定合理的功能及实现功能的最佳组织结构和硬性的控制机制,使系统有效发展,达到组织和谐。

(3)根据系统使命、目标、构成、功能、结构、素质等形成与之适应的系统精神和文化,即协同力场,达到内部环境和谐。

(4)根据系统本身特征和外部的发展变化,形成系统充分利用促协力场的促进作用和保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机制,达到外部和谐。

(5)综合上述四种过程,使系统总体达到和谐状态,实现总体和谐。

上述从不和谐视角研究和谐问题,也就是从负效应消除的角度研究增强系统功能的思路,与基于冲突化解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后者的视角是基于冲突化解,前者的视角是基于负效应消除。

上述五个层次的和谐机制,与本书将要给出的冲突树的设计有相通之处,都涉及要素的协调、子系统的协调以及内、外部系统的协调等不同的层次性。针对冲突树所确定的化解冲突的方法,必定也是分层次的。因此,它类似于分层次的和谐机制。所不同的是,冲突树所针对的是更直接的企业所面对的决策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