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同领域的冲突描述

不同领域的冲突描述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平与敌对、秩序与冲突都是相关联而无法明确分开的。图2-1 冲突过程模式

不同领域的冲突描述

2.1.2.1 哲学中的冲突

哲学上对冲突的描述着重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哲学上认为冲突是一对矛盾,是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又是对立的关系(斗争性)。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暂时的,也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无论矛盾双方处于统一体时,还是统一体破裂时,都存在着斗争,而正是由于斗争,才使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从哲学意义上看,冲突和矛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矛盾和冲突不是完全等同的。因为矛盾要经过差异化、两极分化,然后才到冲突。所以,哲学上理解的冲突是矛盾的显性阶段。

2.1.2.2 社会学中的冲突

我国台湾学者蔡文辉(1994)认为,社会学中关于冲突的理论研究,应追溯至100多年前马克思(KarlMarx)的阶级斗争论和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的形式社会学理论。其中,马克思认为消费者的需求与生产者的供应是交互影响的,但是生产者牵涉到人与人之间某种程度的合作,总要有人做某些不受欢迎的工作,因此社会里的工作分配也往往是强迫性的。马克思相信人类社会必定有竞争与冲突。拥有生产工具或资本的人即是资产阶级(Bourgeoisie);而没有生产工具或资本的工人必须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称为无产阶级(Proletariat)。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无法避免的,是必然的社会过程。而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论主要探讨社会过程的基本形式,强调现实社会里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好的社会是由一群相互冲突的单位组织而成的,并非是一个完全没有冲突的社会。和平与敌对、秩序与冲突都是相关联而无法明确分开的。

2.1.2.3 经济学中的冲突

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冲突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法则(Law o fScarcity)这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前提以及“经济人”假设。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到贝克尔(Becker),西方的众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寻找最大利益的理性行为(即“经济人”假设)来加以解释,这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正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们的效用最大化动机,使人类想要消费的数量远远高于经济系统所能产生的数量,于是对资源的追求和竞争,便使得冲突不可避免。

本书把“目标与能力”作为一类冲突来研究,一方面是以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为依据的,另一方面就是以经济学中关于“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www.daowen.com)

2.1.2.4 心理学中的冲突

心理学中的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等(罗竹风,1989)。动机冲突理论是指某人在从事有目标的活动时所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属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用语(马国全,1992)。

此外,罗宾斯(Robbins,1996)将冲突过程模式分为四个阶段:潜在对立(Potential Opposition)、认知与个人化(Cognition and Personalization)、行为(Behavior)、结果(Out-come)。这也成为近年来从事冲突过程研究的基本模型之一,如图2-1所示。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满足各种需要的追求策动着人类的每一种行动,它是产生冲突现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H.马斯洛(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层到高层归纳为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the Safty Needs)、对爱的需要(the Love Needs)、尊重需要(the 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of Self-activelization)共五个层次。以上五种需要是产生各种冲突的重要原因,没有需要也就没有冲突。

除了上述四个领域的冲突研究之外,实际上组织冲突,包括企业组织冲突也是一般冲突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只不过由于后来冲突管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而该学科又主要以企业组织冲突为研究对象,因此,企业组织冲突的研究成果将放在后面的冲突管理理论综述中介绍。

978-7-111-48412-7-Chapter02-2.jpg

2-1 冲突过程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