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省产业集聚的计量经济模型优化方案

福建省产业集聚的计量经济模型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福建省全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注:括号内的数值是系数的标准差。其中高学历员工比重和从业人数对产业集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高级职称比重和企业数与产业集聚成反向关系,这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对福建省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仍不充分,福建省产业集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福建省产业集聚的计量经济模型优化方案

根据前述4个理论假设,本文构建如下的回归模型:

其中,借鉴白重恩(2004)的做法,本文把变量EG指数的具体形式变化为

这样的设定并没有改变变量的单调性,并且通常来说,使用对数形式比直接使用EG的水平值更加接近CLM假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异方差和削弱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本部分将首先对跨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总共66个行业进行实证检验,探究行业特征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规律;其次,分别对29个制造业和37个服务业进行实证检验,考察行业特征对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影响的个性规律。以下计量模型的回归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多重共线性)对各类回归中的具体变量进行取舍,因此,针对全部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建立的三个模型的最终有效解释变量并不相同,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福建省全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注:(1)括号内的数值是系数的标准差。(2)***、**、*分别表示系数的t统计值在5%、10%、15%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White检验,我们发现并不存在异方差,模型设定较好,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White检验结果

为了便于甄别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规律和个性因素,特将回归结果的系数总结如表3。

表3 行业特征影响产业集聚的回归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续表(www.daowen.com)

表3对全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回归结果进行了总结,由表可知:

1.各类行业中均存在的普遍规律

无论是全部行业,还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平均资产(pjzc)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在所有行业中,内部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企业的平均规模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这有力地支持了假设1,较好地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内部规模经济影响产业集聚的理论预期。

在各类行业的回归分析中,外部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都只得到了部分支持,对假设2的检验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其中高学历员工比重和从业人数对产业集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高级职称比重和企业数与产业集聚成反向关系,这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对福建省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仍不充分,福建省产业集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国有就业比重(gyjy)和利润率(rprofit)在各类行业的回归分析中均不显著,假设3和假设4的理论预期都没有得到支持,说明就产业集聚与行业特征的普遍性规律而言,行业的垄断性和开放性以及利润率对福建省整体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2.不同行业中的个性规律

只有在全部行业的回归分析中,才存在企业数(qys)对产业集聚产生的负向作用,这表明随着企业数增多,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有一部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被迫外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业集聚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负向作用是非线性的,说明企业数增多所带来的对产业集聚的离心力作用是加速上升的,这提示我们要把福建省整体产业集聚中的企业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行业开放性(fgyjy)对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只在制造业的回归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中开放性(fgyjy)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现实的经济情况相吻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先开放制造业,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中引进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而服务业至今的开放程度仍然不够,存在一些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

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对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的不同影响显示出两者在产业集聚方面的个体差异。衡量人力资本状况的两个指标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却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虽然中高级职称比重(zgzc)在服务业的回归分析中系数为负,但这主要与服务业中行业之间不同的制度特征有关,与人力资本状况关系不大,而高学历员工比重(gxl)对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从总体来看,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对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充分说明了,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产业集聚中的人力资本因素极其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