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屡战屡败非胜利,屡败屡战才是成功之路

屡战屡败非胜利,屡败屡战才是成功之路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李鸿章打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在向朝廷汇报军情时,李鸿章巧妙地颠倒了一个辞汇,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样就把淮军在困厄面前的精神气概给凸显出来了,还大大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奖。后来家族中取其意而用之,常以“屡败屡战”相勉,几成传统。这种屡败屡战,顽强不屈的精神才是慈禧真正嘉奖李鸿章的原因。结果,“败将”变成了“胜将”,失败造就了成功。

屡战屡败非胜利,屡败屡战才是成功之路

奖励成功已屡见不鲜,而鼓励进取中的失败者,更是难能可贵,这让“败将”变成了“胜将”,把失败变成了成功之前奏。“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3M公司知道千万个新产品构思可能只能成功一两个,所以,“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那么如何用奖励把失败变成金子,如何正确评估奖惩失败的标准呢?

心理学家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惩罚只能让人知道做哪些事是错误的,而奖励不仅可以让人知道做哪些事是错误的,而且还可以让人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管理者如果单一强调赏罚严明,有了成绩就奖励,犯了错误就惩罚,会使下属和员工过于循规蹈矩,不敢突破和跳出曾经成功和有效的槽厩,不敢闯,不敢干,畏首畏尾,企业也会丧失生机和活力。

进入后工业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创新,对于创新成功的人实行奖励与特别奖励是每个领导都会做的事情,但创新也需要担当一定风险,一旦失败,轻者被责骂,重者面临着“收拾包袱走人”的危险。

当年李鸿章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在向朝廷汇报军情时,李鸿章巧妙地颠倒了一个辞汇,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样就把淮军在困厄面前的精神气概给凸显出来了,还大大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奖。后来家族中取其意而用之,常以“屡败屡战”相勉,几成传统。这种屡败屡战,顽强不屈的精神才是慈禧真正嘉奖李鸿章的原因。(www.daowen.com)

棋经上说:善胜敌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胜利是怎么得来的,或者说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得到胜利呢?答案就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经历失败。借用鲁迅的名言来比喻就是:人生本来无所谓成功,失败得多了,就成功了。二月河小说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也说:

善败将军并非常败将军。淮阴韩信、蜀汉之孔明,皆善败将军!兵法所谓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小败之后连兵结阵,透彻敌情,再造胜势,比之项羽百战皆胜而乌江一战一败涂地,岂不好得多么?

据报载,某企业推出“科技败将表彰会”,具体标准是:“只要你是在奋力革新争取成功,失败了照样奖励”。奖励成功已屡见不鲜,对成功者报以鲜花和掌声固然应该,但鼓励进取中的失败者,更是难能可贵,更具远见卓识。该企业奖励“败将”以后,让人精神振奋,大大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搞创新、科技兴企的热情。结果,“败将”变成了“胜将”,失败造就了成功。该企业的“科技败将”不久就取得了3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有3项获得了国家专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无独有偶,在日本的一些企业,有着“败者复活制”和“失败大奖”的表彰制度,旨在激励和鼓舞失败者的挑战精神,并且鼓励失败者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和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只奖励成功者,不奖励失败者”的激励机制将会导致“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精神和思想”,对企业文化是一种挫伤,容易让成功者骄傲,而让失败者更加气馁。不仅要奖励成功,也要奖励失败,而把惩罚仅仅留给那些怕失败而不行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