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一个活态生活状态

茶马古道:一个活态生活状态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茶马古道旅游景观成为一个虽然是诞生于几千年前的“文物”,但却是“活形态”的,并没有像丝绸之路等通道一样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而迅速销声匿迹。“茶马古道”已不只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它还是沿线民众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状态,是在大江大河之间、蓝天白云之下的一种生活状态,截然不同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觥筹交错之际的另一种生活状态。

茶马古道:一个活态生活状态

虽然茶马古道是一条历经了几千年的古道网络,但它确实像牵牛花的藤蔓形成的网络一样,即使枯萎也不会立即完全消失。在滇藏川区域内的一部分地区,茶马古道仍在发挥着传统的功能和作用,在运送着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使茶马古道旅游景观成为一个虽然是诞生于几千年前的“文物”,但却是“活形态”的,并没有像丝绸之路等通道一样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而迅速销声匿迹。这就使茶马古道成了整日生活于钢筋混凝土都市中的游客满足“转换生活经历”需求的理想选择。

如今丝绸之路上,主要靠驼队驮运货物的现象已经很少了。现代化的公路与铁路已经覆盖了昔日驼队必经的地区,使丝绸之路要么已经被公路铁路叠置,要么已经被湮没在沙丘和草莽之中了。与此不同的是,滇藏川三省区,尤其是边缘地带,地质结构多为堆积层,地形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常有大的泥石流、大滑坡发生,加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江河把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切割成了众多山峰峡谷,要在短期内筑起现代化公路、铁路网并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是不可能的。结果茶马古道至今仍然“活着”,马帮仍然络绎不绝于途。虽然滇藏川地区的茶马古道很窄,没有唐蕃古道上的车马大道,也没有丝绸之路上沙漠绿洲中的宽阔走廊,一般只有两尺见宽或更窄,而且路边乱石叠嶂,路和雪水溪流常常不分,行动起来极艰难,但茶马古道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因为藏民的生活中仍需要川、滇的茶,同时,川、滇地区的民众又需要藏族聚居地区的马、牛羊皮毛、麝香、虫草等山货和各种药材。1990年秋夏木霁弘、陈保亚等人的考察途中,随时都可以看到马帮驮着松茸、虫草、羊毛、牛羊皮从草原上、从山林中走来。[31]至今山区村镇中的民众仍在用马帮运送肥料、生产工具和其他生活用品。笔者在云南境内调查过程中就经常看到有驮着粪筐、生活用品、肥料等物资的马帮队伍活跃在村寨周围崎岖的小路上。只要马帮短时期内不退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就是亚洲大陆上唯一还在运转的文明古道,就是“活形态”的旅游文化景观。

当然,在茶马古道旅游景观之中,除仍在活跃在山区的马帮队伍之外,仅在云南境内我们就可以找到许多足以“证明”马帮队伍曾经十分活跃的“痕迹”:马店、马鞍、驮袋、马铃、索珠、马鞭、拴马石、马镫、马灯……(www.daowen.com)

“茶马古道”已不只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它还是沿线民众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状态,是在大江大河之间、蓝天白云之下的一种生活状态,截然不同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觥筹交错之际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对一直有着希望摆脱城市化的“异化”,寻求真实和“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游客而言,“茶马古道”单从字面上而言就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总之,静态的古道遗物遗迹动态的活跃在高山深谷之间的马帮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茶马古道旅游景观在具有了几千年历史积累下的厚重感的同时,又具有了现实的灵动与现场感。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未来的怀旧产业”旅游业在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中的积极和主动。这或许正是为何许多“城里来的”游客“到此一游”之后,深深地为之所吸引并想尽一切办法定居于此的背后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