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本来就是一张跨越了滇藏川等不同地域的物资流通网络,所以在具有线性特征的同时,茶马古道旅游景观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任何旅游景观都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所独有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都是该地区生态和文化的表现,是当地民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但茶马古道旅游景观不仅具有中国西南地区总体上的高原山地、峡谷等自然景观特征,同时还因茶马古道本身的节点性或者说阶段性而具有极为鲜明的节点性,以及由于行政地域的划分而凸现出来的跨地域特征。
地理位置是影响一个民族或族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对外的交流与来往。就滇藏道上的马帮而言,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普洱茶产区的海拔仅为1700—1800米,均为滇南气候炎热地区,而马帮的最终目的地青藏高原海拔则普遍高达4000米以上。在巨大的海拔差异之下,滇南的马帮大部分到了大理、丽江等集散地之后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温热的低海拔地区,不耐寒,不善翻雪山,不适应太高的海拔,加上不会喝酥油茶,不懂藏语,没有藏族朋友与土匪周旋,也请不到藏族马锅头,只能把货物出手给大理、丽江等地的商人。与此同时,康藏的商人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不适应滇中、滇南地区的海拔和气候,到了大理、丽江之后也很少再往下走,认为“牦牛下坝难生存”,加上他们对滇中、滇南非常陌生,在地理与文化的阻隔下曾一度认为汉族的商人全是奸商,宁愿把货物赊销给大理、丽江等地的商人也不愿将货物卖给付现钱的汉族商人。结果,在茶马古道网络上以大理、丽江两地为“界限”,形成了滇南—滇中和滇西北—西藏两种截然不同的茶马古道上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特征。(www.daowen.com)
与此类似的是,在滇南—滇中和滇西北—西藏两块大的区域之内,以易武、鲁史、凤庆、宁洱、墨黑、沙溪、黑井、诺邓等曾经的普洱茶集散地或盐井等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今天茶马古道上的著名古镇)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地方性、小型的中心和节点,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茶马古道上的“微观”地域特色。在旅游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尤其是茶马古道成为众多旅游者心目中的“新宠”之后,以这些辉煌一时的古镇为中心,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众多各具地域特色的“微观”茶马古道旅游景观。
这些位于不同地域内,以“茶马古道”和茶叶贸易为主题的区域性景观,共同组成了线性的茶马古道旅游景观。只是在突出的跨地域特征影响之下,各个地区在茶马古道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会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在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中要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开发,但却一直难以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