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地的选择我们酝酿已久,水库前期办在2001年初就与移民村干部不断沟通。从2002年9月起至2003年3月20日宁政发〔2003〕11号文件出台期间,县委书记郑金平为选择移民的安置区,多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并亲自带领规划、土地等部门实地踏勘。最终确定城关镇的庙前丁、赵郎场,黄坛镇的大洋山等地,作为西溪水库移民安置地,供移民自愿选择。为了照顾经济困难的移民,对选择在赵郎场和大洋山的移民户,每间宅基地分别补助建房款1.2万元和1.5万元。
为了更贴近群众,更便捷地开展工作,我们指挥部把办公室搬到水库工地进行办公。我的家离水库工地不远也不近,14公里左右,在指挥部工作期间,我几乎没有周末的概念,住在拆迁的民房里,吃的是工地大锅饭。我的想法是,既然组织叫我担此大任,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定要把水库建设好,要把移民工作彻底做好。可谁知,就在移民工作最关键时刻的2003年4月,我突然出现血尿现象,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躺在床上起不来。林静国县长闻讯后赶紧请来宁波李惠利医院李民生医生。李医生到现场检查后,说我因工作劳累,毛细血管破裂,患了“胆肺瘰增”,叫我即刻去医院住院治疗,做一下全身检查。我只是婉言谢绝,对李医生说,我是这里的总指挥,而现在又是移民签约的关键时刻,不能为了我一个人而误了大事。
为了保证签约工作顺利开展,2003年4月底,县委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由县委副书记马晓晖兼任西溪水库政策处理与移民安置领导小组组长,徐光宪、我和石建军为领导小组副组长。这年的5月29日上午,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召开了动迁动员大会,指挥部有关领导、黄坛镇中层以上干部、全体工作组成员、西溪6个移民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参加。6个移民村的村干部代表上台表态发言,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6个移民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签订《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移民动迁责任状》。为了鼓励村民早日签订协议,出台了先签的优惠政策,即宅基地抽签次序依据协议签订的先后顺序编号。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加上政策的激励,签约率当天就达30%以上。到6月10日下午,6个村实际签约1034户,签约率达97%,其中方田、大庙坪、下潘、沙地等4村完成100%。6月15日完成移民协议的签订。签订搬迁协议是移民工作迈出的实质性第一步。
安置区占地31.3公顷,迁建1152户,安置移民宅基地2134间。移民房统一规划、设计,由移民自行组织联建或自建。1000多户移民住房要在短短半年左右时间里建成,而且为了照顾部分移民利益,指挥部允许对原有土地面积安置不足的户在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调剂,其组织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安置办的同志迎难而上,及时组织协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桃源街道办事处更是积极介入,迅速成立了党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为移民排忧解难,使广大移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融入了社区化管理。
如何保证宅基地、生产用地、蔬菜地到村、到户,是移民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环节。2003年10月30日,我们举行了庙前丁安置区宅基地抽签到村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县公证处、县检察院、县纪委的有关人员到场作公证、监督。会场前排布置了放大的安置区宅基地分布示意图,并对每间宅基地编上了编号,一目了然。
2004年1月15日,指挥部发出了《关于移民安置区建房的通告》,并以2004年2月20日为移民建房开始日和移民人口登记截止日。从搬迁之日起到建房期限止,移民均享受临时过渡房补贴费。经过两年多时间,安置区建设终于完成。(www.daowen.com)
2004年12月7日,西溪水库移民村举行了交接仪式,原黄坛沙地、徐家、大庙坪、瓦窑山、方田、下潘等6个村1136户3221名村民正式成建制转入桃源街道。目前,该街道是宁海县建筑最漂亮、设施最完备、环境最美丽的社区之一。
水库工程建设历时近三年,其间遭遇“非典”、电荒、材料涨价、治超、严寒冰冻、超强台风、溶结凝灰岩难扎制及“天下第一难”的移民工作等多重困难,国土、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不厌其烦地为移民安置选址、规划、征用和管理建设,倾全力开展工作。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服务及时周到;教育、卫生、工商、劳动等部门为移民生产、生活、子女就学等努力解决困难;纪检、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黄坛镇党委、政府与移民工作组更是为移民动迁、安置做了大量艰苦、踏实、有效的工作。
俗话说:“本性难移,故土难离。”令我欣慰和感动的是,为了西溪水库建设,村干部与广大移民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地为西溪水库建设做出了贡献。而水库建设者们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移民安置与工程建设两大任务,实现了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目标。
曹善军 1949 年生。历任宁海县经委主任,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西溪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现任宁海县慈善总会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