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人争天斗地、顽强拼搏地建设家园,但大自然像顽皮的孩子,总会制造一些恶作剧,考验人类的抗灾能力。
1997年8月,以“温妮”命名的11号台风,于8月10日在关岛以东洋面生成热带风暴,11日升级为台风,中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好听的名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但“温妮”与温顺柔美完全沾不上边,其背后隐藏的却是诡异、凶险。
8月16日,台风挺进到北纬23.8°、东经132°,进入48小时警戒线,中心风力13级,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预计最大可能在浙江中部沿海登陆。象山进入警报阶段。
台风预报后,象山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向县三防办公室了解情况,及时启动防御台风预案,要求县三防指挥中心必须不间断地分析台风态势,根据汇总情况做出决断,并派出数路人马到基层一线,一方面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让指挥中心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派出的人员就地参与一线抗台减灾战斗,提高效率。
8月16日当晚,县领导召开了指挥部成员、各局领导、有关部门人员工作会议,本着“生命大于天,责任重于山”的精神,要求各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内容,以最快速度深入现场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县四套班子成员也做了分工,分赴19个镇乡,现场督促和指导防台工作。
8月17日上午8点,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防台紧急会议,四套班子领导和镇乡领导、县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到会,进一步强调11号台风的严峻形势,必须做好抗大灾的准备,对各镇乡指明了抗台重点部位、重点地段和任务目标,拟定具体的防灾工作措施。各镇乡、各部门共组织了百余支应急小分队,总计10万名干部群众,分赴码头、渡口、海塘、水库等一线抗击台风。县委书记王同元到黄避岙检查了西沪港网箱基地,督促乡干部和养殖户,要求在下午3点之前再次加固好海塘堤坝、网箱等,随后又赶到西泽轮渡码头,保证车客渡港安全,风力达到8级时必须立即停渡,并锚渡好渡轮。县长王仁洲赶到石浦巡视渔轮安全锚泊进度。当时正值伏季休渔期,1000艘钢质渔轮全部停泊在石浦港内保养维修,加上外地来港避风的船只,现场非常拥挤。王县长要求石浦镇党委、水产局、航管、渔政、边防等部门,深入渔村劝说渔民进行分散锚泊,分散前往蟹钳港、胡陈港、健跳港等安全锚地,避免渔轮相互碰撞的危险。
8月17日下午4点半,县委、县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渔船避风、物资调配、力量组织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做了协调和安排,使抗台工作更加有序进行。晚上8点半,根据台风最大可能于18日夜里至19日上午在苍南至象山之间沿海登陆的预报,县三防指挥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在18日下午天黑之前的最后关头,务必落实好各项抗台措施,将危险地段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当晚,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郭正伟连夜赶到象山,督促指导抗台工作,同意象山18日天黑之前撤离群众的安排。当晚10点,县委、县政府又召开各镇乡、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广播会议,王仁洲县长正式宣布18日下午天黑之前撤离群众的决定,要求各镇乡妥善组织力量,明确转移路线和交通工具,确保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
8月18日上午,县领导带领各机关应急小分队,再次下到乡镇督促最后的防台加固及群众转移工作。在石浦金星片的平阳厂、星矿、金鸡山、下塘等低洼地段,将1.2万名群众在天黑前转移到高处安置点,对不愿离开的个别老人进行紧急撤离。两位水利局干部直到晚上8点多,巡查平阳厂没有人影、灯光后才放心离开。当时海水已经破堤而出,他们被海水追赶着跑,仿佛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的电影。贤庠镇政府动用3辆大卡车转移海墩村2000多人,人多车少,时间紧任务重,邻村10余辆中巴车的车主主动参与送人,后来西泽客车队也加入运送队伍,全镇11个村庄共转移4000余人。定塘镇重点转移大塘岛群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锡海、镇委书记叶永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12个村的群众转移出来。他们调动了定塘派出所10多名干警和联防队员,先用4辆面包车来回拉人,后又陆续动员了80多辆中巴车、几十辆卡车和拖拉机投入转移行动,经过5个多小时的苦战,撤出上万名群众。(www.daowen.com)
8月18日中午12点,台风在温岭登陆,登陆时风力保持13级。当时,象山因处于退潮阶段,潮位相对较低,海塘受损轻微,而暴雨形成的内涝相当严重。台风中心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挺进,至18日晚上8点左右,台风中心移动到与象山同一纬度的西面,而风力没有过多减弱,保持12级。此时,象山潮位已经涨平至高潮位,危险程度超过登陆时。松兰山潮位站实测潮位达4.54米,与50年一遇的计算潮位4.56米持平,特高潮位加12级的风浪,已完全超出绝大部分海塘10 —20年一遇的防御能力,象山海塘大部分垮塌。
台风过境之后满目疮痍,全县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上。8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开展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摸清受灾情况,立即组织开展水毁工程的抢修,开展生产自救,做好有关善后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好有关整改措施。通知一下发,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热潮,工、农、渔、畜、交通、电力、通信等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社会生活、工作等很快恢复了正常运作。
其实,对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防台预案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关键是抓好落实。如公安、司法部门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对受灾后出现的债务纠纷等提前介入,避免矛盾激化;卫生部门深入灾区消毒防疫,防止流行病的发生扩散;电力、通信、供水等部门快速抢修水毁和风毁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保险部门以最短的工作日,完成理赔兑现等保险义务,便于企业快速复工生产;民政部门摸清伤残、困难群众情况,及早予以补助,帮助渡过生活难关等。
除此之外,有些部门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救灾行动。农业局针对海水浸泡过的土地,选取100多个点200多份土样进行盐度检测,区分类别进行治理,使得损失情况大为改善,很受农民欢迎。林业部门以抢救6万亩受淹橘园为中心,对海、淡水受淹橘园分别提出不同技术措施,印发技术资料,并在西边塘村召开受淹柑橘抢救现场会,培训了500名技术骨干,还录制了资料片在各乡镇有线电视上播放,使柑橘抢救工作迅速铺开,受淹橘树的死亡数明显减少。
水利局作为水毁工程修复的主管局,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指导乡镇对损毁的海塘紧急抢修,防止下一个高潮二次受灾。全局上下全面动员,组织多个小分队分赴全县各条海塘,踏勘现场、测量工程量、估算造价,确定技术方案,指导施工,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全部完成。二是筹划标准化海塘建设的工作全面推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标准化海塘建设的规划搞出来。
这次灾后统计:全县19个镇乡全部受灾,受灾村庄350余个,转移解救群众9万余人,15万名受淹群众得到及时救助,187公里海塘中有165公里严重受损,损坏房屋10.8万间,倒塌1900余间,毁坏农田5.6万亩,毁坏虾塘1.3万亩,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9.56亿元。由于指挥正确,措施得力,转移群众工作是最成功的,体现了象山人在灾害面前团结协作、顽强抗争的精神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