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才华
我是1996年11月底被派驻泗洲头镇灵南塘的。当时我在农经委工作,记得王仁洲县长找我谈话,要我担任联络员。从心里讲,我五十有四,退居二线,再也不想东奔西走。但既然领导信任,就得拼出老命。于是,我对王县长只说了一句:“能为百姓办实事,少活几年也无妨。”
初到灵南,从峙前塘一路向南到大麦塘,沿海12村岙一片白地,塘坝千孔百疮,有的潮进潮出,有的剩下半条矮泥坝。村民遭受台灾,生活困顿,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海塘不固、人心不宁,生产难发展,顿觉肩头担子沉甸甸的。灵南塘工程自1997年12月4日开工以来,我们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仅王书记、王县长就视察过六七次。镇委书记奚明、镇长柳建根经常坐镇督战,全力以赴。我们依靠当地干部群众,与各工程队密切配合,克服困难,抢晴战雨,保质保量,现已完成95%的工程量,预计10月底可以竣工,提前2个月告捷。海塘联系员,官不大不小,但责任十分重大。在灵南塘的10个月中,我最感欣慰的是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中的第一“要”是“嘴要响”,也就是讲得响。泗洲头是贫困乡镇,灵南片村村贫穷,而据工程设计,需加土方22万立方米,人均46立方米,集资任务相当艰巨。驻塘头几个月,我与镇村干部天天登门动员,逢人必讲,遇会必谈,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宣传人民海塘人民建,宣传海塘是生命线、幸福线、保障线。受灾严重的墩岙塘、大麦塘村共有300来户,我们家家造访,磨破嘴皮,以至那段时间喉咙嘶哑,连咽饭都疼痛。现在,村民集资基本完成。同时,对施工人员,从项目经理到普通民工,我一有机会就讲海塘工程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马虎,多讲总比少讲好,天天给人敲警钟。
第二“要”,即“手要动”。做土方工程,规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愿意出劳力的,我们分段分工。然而寒冷季节,踏进冷泥塘搬泥,人人缩头缩脑,进度不快。东沿塘有条污水沟,臭烘烘的,没人下,我与镇干部鞋子一脱,裤脚一捋,跳进齐膝淤泥中,岸上干部群众陆续跟了下来。连续十几天,赤脚下塘,人虽累点,但与群众打成一片,联络了感情,比指手画脚效果好得多。一天中午,我见头发长了,抽空到村理发店理发,理发的人还蛮多。店主见我身上溅着泥浆,脚穿一双旧胶鞋,以为我是外地民工,明明排队轮到,却让熟人一个一个上椅。因下午还要下塘,我只得叫来一位镇领导,才按顺序理了发。做土方工作3个月,我与镇村干部吃住海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保证土方及时加足。1997年3月,全县10条海塘还在灵南塘召开了土方工程现场会。
第三“要”,是“脚要勤”。灵南塘全长6.5公里,自南到北由8个大塘组成,中间隔着三座山,交通极为不便。每天早上5点半,我就到丹城车站乘首班车,6点半到泗洲头换车,7点多到最南端大麦塘坝头,边走边看,检查施工。中午12点到墩岙海塘办吃中饭,饭碗一放,马上要去北段几塘,否则下午3点一过,就没了客车。常常因处理事情,耽误班车,步行两三个钟头才赶回泗洲头。在海塘的10个月中,我一般每周要步行30—40公里,解放鞋穿破了四五双。最难的还是到镇外催讨分摊集资。由于种种原因,灵南塘与宁海长街镇毗邻,原西周、茅洋、新桥、儒雅洋在此均有围垦土地,一共涉及两县、四镇、五村。为此,我与镇干部先后跑过宁海2次,长街3次,西周、茅洋、新桥各10多次,真像讨饭人一样,磨磨泡泡,要人家挤点“牙膏”。上洞塘虾塘200亩,是新桥井头村的。此塘呈喇叭形,内口仅90米,投资20万元,而外口357米(加之塌方),已经投资100万元,建好后可增加井头村集体收入。然而到该村讨海塘款却最头痛,求爹告娘,脚骨跑断,还差一截。经过各方努力,235万元土方集资,现已凑齐232万元。(www.daowen.com)
下面再讲讲“三不要”——眼不红、嘴不馋、手不伸。我当过多年乡镇一把手,经手建过几处水利工程,如溪口水库、大目涂围垦、东陈幸福塘,为人始终硬碰硬,不捞一分钱。现在家住一套60平方米旧房子,老伴一直做家务,身体又有病;女儿没有正式工作,最近经县里关心才算解决。赚钱机会不是没有,我凭一手剪纸手艺,下班在家动动剪刀、雕刀,赚它几万元不成问题。自从去了海塘,自家的事就难以顾及了。中标的四支工程队,领导都住在丹城,本来就是熟人。平时,水、电、路,还有吃、住等政策处理方面,无论分内分外,我都竭尽全力,协助解决。因此,他们非常感激,也有人暗示我进点东西,但这些脑筋我从不曾动过。不仅如此,10个月中,我从未接过人家一支烟,从没吃过人家一餐饭。有的项目经理过意不去,好几次晚上打电话给我,说要到我家走走。我知道“走走”是什么意思,立即回话:“有事明天到办公室谈。”“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人是人,我是我,红眼病,我不生。
身子站得正,说话有分量。为了抢在7月15日前完成主体工程,我们要求承包方“小雨不停工,晴天日夜干,大雨等开工”(由工程队发给民工每人每天10元生活费)。各工程队积极行动,调整人力车力,加快工程进度,终于如期实现目标。质量是海塘的生命。每次上堤检查,发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当修则修,该拆就拆,从不讨价还价,不搞下不为例。说句不客气的话:对待质量问题,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毫不留情。由于自己过得硬,施工单位和民工不得不听,到目前为止,灵南塘还未发生过质量问题和伤亡事故。
目前,我们灵南塘还在紧张施工,全县新一轮高标准海塘建设战斗又将打响。只要领导认为我这根老骨头还有价值,我将在所不惜、奉献到底。
(原载于《生死与共 浩气长存——“八一”台灾五十年祭》,2006年)
谢才华 1944 年生。曾任象山县国土资源局正局级调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