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余姚市双溪口水库移民安置办法实施成果

余姚市双溪口水库移民安置办法实施成果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征询和修改,一个合法合量、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建设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实施办法》于2004年8月25日经余姚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当时余姚市委、市政府特别成立了工作组来平息事态,要求指挥部在政策范围内,妥善解决当地群众的诉求。

余姚市双溪口水库移民安置办法实施成果

口述/何沛云

整理/蔡馨涯

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是《甬江流域综合规划》和《姚江流域综合规划》推荐的水利骨干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余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以及“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民生项目。水库是以供水、防洪为主,结合灌溉等多种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选址在大隐镇章山村,坝址选在美女山和红岩山之间。坝高49米,坝顶长432米,顶宽7米。坝型采用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的砼面板堆石坝,水库集水面积40.01平方公里,总库容339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140万立方米。水库的建成对有效缓解宁波市、余姚市水资源紧张状况,保障城乡供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于2002年由余姚市政府提出前期规划,2004年3月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2004年7月通过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批,2005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实现下闸蓄水,2010年后完工,2011年11月正式向余姚城区及周边提供原水,前后历时9年。回顾整个建设过程,我觉得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有一件大事值得一书,这就是艰巨的征地拆迁任务。在中国,拆迁历来是个难题,因为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免不了产生矛盾和冲突。“常怀爱民之心,为民着想,多干实事。”这是我们工程建设指挥部同志早就定下的一条工作原则。

双溪口水库工程建设涉及大隐镇章山村四个自然村,需要征用土地3402亩,移民619户共1636人,拆迁房屋8.28万平方米。客观来说,章山村这个地方老百姓原来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离大隐镇3公里,距余姚城区26公里,离宁波市区仅仅20公里,虽然主要依靠山林经济,但大多能丰衣足食。村民们多少代人已经生活习惯、安定了,一旦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去适应新的环境,的确心里或多或少有个坎儿。

移民工作开始以后,我们指挥部同志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坐在村民家中,还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大伙儿聊聊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也不忘讲讲修建水库的重要意义,征求征求村民的意见。实实在在,以诚换诚,我们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就顺利多了。

第一步站稳了,第二步我们就得依法依规,制定相关的政策。当时,我们主要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二是各地的经验,三是当地实际。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国家法律法规是核心,是公平、公正的保证,各地经验提供了横向比较的标杆,当地实际则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它为保证公平、公正奠定基础。经过反反复复的征询和修改,一个合法合量、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建设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实施办法》于2004年8月25日经余姚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

有了处理方案,指挥部的同志就好像拿了一把尚方宝剑。不过,剑再好,使不好,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移民工作政策性强,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时间性又强,迁出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进度。指挥部的同志可是使出了磨刀的功夫呢。首先,我们要把工作做细。就说安置房这一块吧,原来村子离宁波城区较近,离余姚城区反而比较远,我们充分考虑村民生活便利的需求,在靠近大隐镇集镇的周边范围找寻到一片河网环绕的空阔区域,规划先进行河道裁直,然后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设计,集中建造一批安置房,占地面积达到14万多平方米,并在办公楼、活动室、幼儿园、景观河道、绿化等公共设施配套上争取一步到位。

另外,就是山林的处理。其实工程征用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难就难在淹没区上方山林的处置。以前村民们靠山吃山,承包山林,栽些竹子、果树等,每年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搬下山去,承包山林的养护自然就成了问题,经济收入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指挥部的同志走村勘户,在取证、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山林长租方案:租用村民们淹没区以上的承包山林共计6500亩,租期30年,从2005年到2034年。这样,村民就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再也用不着劳神费力地往山上跑了,而对于我们水库管理单位来说,也便于规范化管理,杜绝开垦、砍伐、污染等行为,保护水源地安全,维护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www.daowen.com)

双溪口水库

还有一件事也特别让我们牵挂,就是597座坟墓的迁移。“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殡葬文化,而每年祭祀祖宗更是我们民族血脉相承、历代不断的根。在双溪口水库工程周围的村庄,百姓们世世代代都把坟墓建造在山上,把看护祖辈的墓视为后人的天职。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就某种程度而言,其难度甚至超过了征地和房屋拆迁。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我们宣传开路,挨家挨户动员。我们当时的思路是:既要让祖先为重大项目让路,也要让祖先到更好的地方歇息。应该说,这思路还是把准了村民们的脉的。在宣传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坟墓迁移的补助政策。这时,部分村民提出,不愿意自行迁移。于是,指挥部又出资协助村里建造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公墓,将坟墓位置、数量逐一分配到相关户。这样做有利于节约土地,有利于管理,而且离今后移民集中安置点也不太远。村民们都表示认可。

就这样,一切能想到的细节,我们都要想到,一切能办理的事情,都要稳稳妥妥地落实。所有的程序、所有的手续,都要仔仔细细地经手。指挥部的同志和镇里干部一起,先做村干部的工作,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然后各村再召开村民会议。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征地安置方案一一落实了。

不过,中途我们还是遇到过几件棘手的事儿。其中一件,就是芝林村的拆迁。按照水库规划,淹没区只到芝林村底部,符合拆迁政策的只有一所地势最低的村小学房屋。这下,村里的其他人家都不干了,村民原以为建造水库也会有好处,纷纷要求享受水库区同样的移民政策,而且抱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到大隐镇政府门口去闹了三天两夜。当时余姚市委、市政府特别成立了工作组来平息事态,要求指挥部在政策范围内,妥善解决当地群众的诉求。指挥部同志耐心倾听了村民们的想法,一条条虚心地记下,总结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点。村民们实际上是担心水库建成会导致他们对外交通不便,影响山货外销,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指挥部的同志一商量,直接发补偿款是政策不允许的,但可以通过完善水库配套设施来解决。按水库建设规划,有一条位于原水库库底的四级公路要改建到水库淹没线以上的半山腰。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立即设想:将这条公路等级提高到三级,浇筑水泥路面,安装路灯照明,并一直延伸到芝林村村口,方便村民运输车辆进出,然后设法打通两个隧洞,在水库主体水域上架设一座120米长的单跨桥,直接缩短芝林村与外部连通的路程。没有套话,没有虚头巴脑,完全是为村民着想的实实在在的办法,老百姓们怎么会不拍手称快呢?现在,大家要是再到芝林村去,可能都不认识了,它可是名副其实的“浙东小九寨”呢。绿水掩映下,长虹横跨,青山叠翠,公路逶迤,将人们引入一个溪潺、飞瀑、竹幽的醉人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溪口水库的建设践行了这一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现在,芝林村早已拉动大隐镇的乡镇旅游,成为余姚市一张顶呱呱的“城市名片”了。

双溪口水库的拆迁进程中也不乏有趣的事儿。真是天意,我们在坝址挖掘时,竟在淹没区发现了汪大猷墓。汪大猷(1120 —1200),字仲嘉,号适斋,南宋慈溪大隐汪家水磨(今余姚大隐镇章山村)人,历官江山县尉、金华县丞、吏部郎官、太子侍讲、刑部侍郎、代理吏部尚书等职。指挥部立即联系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由他们联合对这座墓葬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当时宁波地区正式发掘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墓葬,也是浙江省首次对如此高等级的南宋墓葬进行正式发掘。当时,汪大猷墓附近还有原汪家祠堂前一棵800年树龄的老银杏树和一座古庙。指挥部同意由村里把古庙拆建到山下,而老银杏树的安置颇费了一番周折。指挥部首先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又向省林业厅报批,由专业公司进山踏勘,在离原址下移650米的地方为古树找到了一个与原生活环境相似的“新家”。接下来的2年中,我们相继建设了连接新址和原址的公路,又在新址附近模拟原生态环境,建起了凉亭、石桌、石椅等。绿化部门也没闲着,他们紧锣密鼓,对古树进行剪枝、剪根,有条不紊的前期准备保证了2年后这棵古树的顺利迁移。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我们的愿望。事实上,我们拆迁工作是做细了,但由于安置房的建设进度有点耽误了,所以等整个拆迁工作按正常速度完成需要到2008年底,势必影响双溪口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开工。若不在汛期前开工,就要耽误一年时间,因此决定抢在2008年5月前开工,实现“汛前截流”。我们全体工程人员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大坝填筑在汛期内分别按照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标准要求抢占高度,同时做移民思想工作,提前进行房屋拆迁和建造安置房的安置工作,为大坝主体工程开工创造条件,终于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移民、当年进场、当年截流、当年完成大坝主体填筑”的“五个当年”。这在我们水利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

你要问我双溪口水库建成后的效益呀?我用一句话概括——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带动旅游发展自不必说了,就论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三天时间当地降水量达到600多毫米,最大洪峰流量达每秒600多立方米,双溪口水库拦蓄洪水1602.6万立方米,错峰36小时,有效保障了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原来每到夏季,余姚城区往往原水告急,双溪口水库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这一状况。每当台风来袭,下游大隐镇受灾严重,双溪口水库的建成结束了其受灾的历史。现在,双溪口水库水质清澈,环境优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区域气候都明显改善。移民区民众“移得出,安得稳,富得起”,我们当初立下的征地拆迁目标基本实现了。

何沛云 1964 年生。历任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双溪口水库管理处主任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