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水利人具有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传统。在金承安局长,夏国团总工,罗一淼、奕永庆教授等老一辈水利工作者的带领下,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开展了多项水利科技研究。1996年,“35千伏小型化模式变电所在水电双电源区域优化组合技术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农业灌溉给水栓研制与推广”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997年,“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获浙江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余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获2009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等等。我也有幸与团队合作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2010年1月—2011年2月,主持完成了《余姚市城区河道保洁水政巡查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技术研究》,被列入宁波市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项目提出了基于GPS、GPRS、WEBGIS等技术,对河道保洁水政巡查管理模式的管理机制、总体框架、功能结构、信息流程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管理机制+实时监控+巡查监督+绩效考评”四位一体的数字式立体化的智慧水政监管体系,实现了河道保洁水政巡查全过程实时监管、绩效自动评估。该项目填补了行业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为推进河道管理现代化建设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技术保障。2012—2013年,在毛洪翔副局长的带领下,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了《余姚市饮用水原水水质监测预警应急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项目采用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水库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提出了小波分解分频双自回归模型进行水库水质预测的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水库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构建了余姚市饮用水原水水质监测预警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和监测工作的措施方案。项目经省水利厅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水利厅水利科技创新三等奖。2013—2015年,我局与省水科院合作完成了《基于生态环境的水闸群联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项目系统地开展了平原河网水闸生态调度机理、一潮防洪排涝调度、单因子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活水调度”和“汐调度”等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以姚西北地区水闸为对象,建立了“一潮”防洪排涝调度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构建了水闸联合优化调度目标、原则和方案。该成果于2016年3月经省水利厅验收和鉴定,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水闸生态调度创新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17年省水利厅科技创新二等奖。目前,我局正与福州大学合作,针对滨海地区日益频繁的风暴潮灾害,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滨海平原河网系统风暴潮洪涝风险传导进程中的耦合现状分析技术研究》,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历经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等多岗位锻炼,到2010年被聘为省级水资源论证专家,2016年被聘为省级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同年被评审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0年间,我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逐步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也具备了协调有关技术难题的能力。30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足以欣慰的数字,我与余姚水利工作同成长,虽然有一点成绩,但那仅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30年前,我低调做事,今天依旧不张扬,这是我们余姚水利人的底气,也是我个人的风格。于我来讲,勇敢地坚持,大气地开拓,安静地存在,狂热地思考,是一种出路,更是一条归路。与余姚水利同成长的这3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经历。每当踏进余姚的河道、水库、电站……我就会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感觉。亲历余姚水利工作,总有一种强烈的骄傲和自豪感涌上心头,令人感慨万千!(www.daowen.com)
陈吉江 1966 年生。历任余姚市小水电管理中心主任、余姚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副总工程师,余姚市防办常务副主任兼水文站站长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