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南部山区,山高岭峻,谷深溪陡,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且具有建造小水电站较好的自然条件。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为加强管理,余姚市水利局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余姚市小水电开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小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上网及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管理职能。
1992—2003年,我几乎一直和“小水电”打交道,在余姚市小水电开发管理中心一干就是10多年,由于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我担任余姚市水电建筑工程公司副经理,在海塘、水库、电站第一线施工实践,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宁海海塘西店段工程建设、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黑龙潭电站、鹿亭上村电站工程建设。
1999年9月,我开始担任市小水电开发管理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全市小水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其间,我提出对全市小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抓安全、促生产、提效益,比全省小水电技改提前了近5年。10多年里,我目睹了余姚小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亲历了余姚小水电事业发展的最快阶段。令我们水利人自豪的是,余姚水电站总座数及总装机容量两项指标长期居宁波市各县市区之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www.daowen.com)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小水电项目的单项投资不高,但技术要求高,环节较多,涉及拦水工程(坝、堰)、引水建筑物(隧洞、输水渠、压力管道)、厂房、机械电气等方方面面,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我深感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难得周末休息一天,还经常去杭州水利发行站看书,有同事去杭州出差,也不忘托他们带回几本专业书。在此期间,我们几乎跑遍了四明的山山水水。一座水电站建设下来,蹲点作业一蹲就是几十天,但大家都无怨无悔。我先后主持和参与50余座电站的规划、设计、安装、维护等技术工作。其中主持完成的横泾电站(2×630千瓦),是宁波市低压机组单机最大;主持设计的西湖头电站(1×400千瓦)水头290米,为宁波市电站最高水头。
随着小水电站的并网运行,特别是经过几次上网电价上调后,小水电的经济效益逐渐被群众看好,各地兴建小水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市领导更是把小水电开发作为扶持山区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在目睹余姚小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我们深深体会到:余姚在鼓励镇、村两级集体开发小水电上,逐步形成了明显的余姚特色。在水电开发市场普遍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背景下,余姚却让镇村两级集体经济唱主角,市财政给予无偿补助、下放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等政策措施,确保了小水电行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乃至四明山、大岚、鹿亭三个乡镇实现了村村有电站,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余姚水利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一次次任务与挑战,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成长与奋进?而我与余姚水利同成长,更为余姚水利事业的蒸蒸日上而倍感振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