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敖章 夏捷波
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南岸,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3万亩,人口103.1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县级市。从历史角度看,慈溪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海涂围垦史。早年《慈溪县志》曾有“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地也,宋则民居也”的记载,可以说这是前人对慈溪海涂围垦历史的总体概括,也说明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海涂开发利用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慈溪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心重视海涂围垦工作,从本市人多地少和海涂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始终把海涂围垦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抓,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政策、管理体制的研究,努力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海涂围垦事业的持续发展,取得了60年间全市新围海涂45万亩的辉煌业绩。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慈溪围垦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海涂围垦范围以西、中部地区的高滩草涂为主;围涂方法纯粹赖以人力,靠肩挑、溜板等传统办法,围涂面积8.78万亩。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在围涂范围和施工方法上,由西、中部高滩草涂围垦逐步向东部的低涂区域发展,通过促淤围垦,由单纯的“人海战役”发展到人力与机器施工相结合,围涂面积8.89万亩。第三阶段,是慈溪围涂施工全面实施新工艺时期。从1994年到21世纪初,四灶浦海涂水库围涂工程引进“泥浆泵冲填土工编织袋作为挡潮防冲”的施工新工艺、新材料,尝试成功之后,全面开始由传统围涂模式向现代围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不但节省了大量劳力,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海堤质量,同时解决了中、低滩涂围涂施工靠人力难以解决的许多技术问题,为以后慈溪滩涂的大规模围垦在施工技术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间,围涂4.25万亩。第四阶段,是慈溪滩涂围垦最兴盛时期。从2001年开始,为迎接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照慈溪市委、市政府“重整慈溪山河,再造三北雄姿”的构想,在科学规划基础上,组织机械化、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先后启动四个省、市重点围涂项目,围区面积26.1万亩,批准投资22.59亿元,到目前已围成海涂近23万亩,其投资之巨、面积之大、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在浙江省独树一帜,多次受到省、市主要领导高度赞誉,并获数项省、部级荣誉称号。不到10年时间围成的海涂面积,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围涂面积的51.7%。
慈溪海涂围垦工程的不断推进,为我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证。
一、促进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新围45万亩海涂,其中已垦成耕地16.95万亩,水产养殖2.98万亩,盐业用地0.46万亩,工业用地7.9万亩,水库2.89万亩。这些围涂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就以在新围海涂上刚崛起的杭州湾新区来说,已有162家规模企业建成投产,尚有30家在建,2008年创工业产值3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近7亿元。
二、为基础设施提供建设用地。海涂围垦开发,直接为我市工业开发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了15万亩建设用地,包括为杭州湾新区提供用地5万亩,为江河治理提供用地3万亩,为7座海涂提供用地2.9万亩,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提供建设用地5480亩,还为省、市提供耕地占补指标4.15万亩。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促进了慈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且提升了慈溪的对外形象。
围垦现场(www.daowen.com)
泥浆泵冲填土工编织袋作为挡潮防冲的施工新工艺
三、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在围区新开发建立的粮食、棉花、蔬菜、油料等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每年可提供粮食1.3万吨、棉花150吨、油料1100吨、蔬菜1.9万吨、瓜果1.6万吨、水产品1.8万吨。
四、提高沿海地区防台御潮能力。通过围涂,全市新建50年一遇的高标准海塘70多公里,为抗御台风大潮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围区内还建成了长82.7公里、宽80 —160米的骨干河道,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整体蓄排调控能力。同时,围区内建起了占地面积5000亩的湿地公园和沿海防风林,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
慈溪的滩涂资源正与我市持续发展的经济一样,与日俱增。根据《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今后10年我市将要完成围涂面积11.5万亩,到2050年将持续围成面积25万亩。勇于开拓的慈溪人民将继承和弘扬围垦文化和围垦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不断总结,让这片孕育希望的滩涂,续写新慈溪的辉煌篇章。
(原载于《宁波水利六十年纪念文集》,2009年)
俞敖章 1940年生。历任慈溪市水利局副局长、局长等职。
夏捷波 1971年生。曾任慈溪市水利局经济师、局围涂办副主任。现任慈溪市中河区水利综合服务站副站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