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厂长后就意识到,要确保电厂安全运行,完成好发电生产任务,争创行业一流,提高职工队伍业务技术素质是关键。我利用枯水期不发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多次组织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内容有本厂电气一次系统、电气二次系统、水力机械及附属设备等,并亲自担任培训教师,这样不但提高了职工业务技术水平,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在备课、讲课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当电厂设备有故障时,找几个运行工中业务技术相对好的职工,带着他们一起维修排故,在加快工作速度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培训作用,这也是我厂维修工队伍形成的主要途径。水电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水不等人。需要发电的时候设备出故障了,水可能就白白流失了,从而影响发电的经济效益。为此,水轮发电机组实行定期预防性修理。三年一次的水轮发电机组大修是水电厂技术难度最大的工作,很多兄弟单位会外包给专业队伍做。本厂水轮发电机组第一次大修,采取邀请外单位技术骨干与本厂职工联合进行的方式。我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将本厂职工合理分配到各个组,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下次大修需独立完成的任务,而我自己也跟着本次大修的总指挥,全程参与大修的组织、协调、指挥工作,学到了许多东西。就是因为这个正确的安排,我厂职工全面掌握了本厂机组的大修技术,从第二次大修开始,就由我独立组织、指挥本厂职工实施了。
水电厂除确保安全外,如何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提高发电经济效益,也是电厂管理中的头等大事,而这些都是通过运行手段来实现的。特别是1987年本地上网售电实行峰谷电价制后,电厂的经济运行显得更为重要。当时我结合本厂实际,采取了加强运行管理增强职工经济运行意识、改变传统运行方式适应峰谷电价制、建立高效的运行组织降低运行成本三方面措施。为了经济运行,我深入了解掌握水库的水情以及电网情况,做好电厂运行调度工作。为了经济运行,我不怕苦不怕累,带领职工做好设备的维修排故工作。例如,当时我厂水轮机平面止水装置由于密封块磨损等原因,渗漏水量增大,最终会影响水轮机运行安全,每次我都早做安排,利用晚8点至早8点的时间,带几个职工通宵抢修排除故障。那种趴在带有油泥、潮湿而阴冷的水轮机上熬夜修理的场景,到现在还留在我的脑海中。实践证明,我们的措施效果显著。1987年起我厂各项经济指标名列本省小水电系统前茅,并连续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小水电站。我后来撰写《搞好运行是提高水库电站发电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1992年第3期上。
我积极钻研水电技术,重视设备技术革新及技术改造,解决了本厂许多生产技术问题。例如:1989年完成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油泵电机操作结线的改正,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1991年第3期上。1993年,完成直流系统的技术改造,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1995年第1期上。1994年,充分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利用废弃的水库锥形阀管路及厂房,扩建了一台320千瓦低压水轮发电机组,整个工程由我设计并组织本厂职工安装完成,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1998年第3期上。这些项目都运行稳定可靠,特别是扩建增容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亭下水库(www.daowen.com)
随着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开始帮助其他小水电站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例如,可控双绕组电抗分流励磁系统,是目前我国农村小水电厂低压机组使用最多的励磁方式,也是该型发电机组实际运行中最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针对该问题,2007年初,我总结多年维修实践经验,撰写《可控双绕组电抗分流励磁系统常见故障的处理及预防》一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2007年第2期上。此文可以帮助小水电厂维修人员快速、准确查到故障点,及时修复,减少发电损失。
2005年,我受杖锡电站委托,对该厂上网无功电量不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通过指导他们加强运行管理,为其设计增装了并联补偿电容器装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把该课题撰写成论文,发表在《小水电》杂志2006年第5期上。我还参与设计了驻岭电站更新改造(3×500千瓦)、榧树潭电站更新改造(2×630千瓦)等多座电站的电气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