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宁波率先提出建设标准海塘,并付诸行动。发生于1997年8月18日的11号台风却使标准海塘毁于一旦。尽管11号台风是在温岭石塘镇登陆,但由于强度强、范围广,加上适逢农历七月半大潮汛,出现了特高潮位,宁波三江口潮位升至5.18米,超过历史最高潮位4.85米,宁波沿海海塘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原来按照《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标准》建设的标准塘也损毁223公里。
台风过后,我陪同市长去宁海街道察看灾情。看到10多公里长的海塘全被摧毁,几万亩土地成了一片滩涂,被台风刮上来的百吨级大轮船还搁置在原海塘内,惨状让所有在场同志都非常震惊。这次台风,给宁波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11亿元。
1997年10月15日,宁波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用三至四年时间建设沿海高标准海塘的决定,做出了“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加速标准化海塘建设的决定”,要求把全市一线海塘建设成“设计标准高、施工质量好、抗灾能力强”的“沿海长城”,又一次吹响了建设标准化海塘的号角。
在新标准海塘建设中,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为筹集建设资金,受灾最严重的宁海,从县城到乡村都流传着一句话:“砸锅卖铁,也要修成新标准海塘。”宁海县机关干部连续3年每人每年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各区县(市)的企业家、工商业主,以及乡村群众,都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我们总结宁波以往海塘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新标准海塘建设必须遵循“冲而不垮,漫而不决”的原则,采用“三面光”结构,并在此后的设计、施工中加以严格执行。(www.daowen.com)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审查工程规划,安排建设资金,组织落实工作。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参照基建程序,严格设计审批,施工采取招投标形式,开展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行农民监督员制度,推广运用先进施工技术,保证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因此,本次工程建设见效快、质量好,仅仅通过3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就全面完成高标准海塘建设任务。至2001年,建成高标准海塘360公里,修建水闸367座,总投资达1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25亿元,市财政拨款3.5亿元,各区县(市)自筹资金8.5亿元。
值得鼓舞的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新建成的标准海塘的防台能力比以往的标准海塘有了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影响宁波的台风有20多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0次。在2000年的“桑美”台风、2004年的“云娜”台风、2005年的“麦莎”和“卡努”、2007年的“罗莎”等对宁波有重大影响的台风期间,宁波各区县(市)的新标准海塘安然无恙,发挥出明显的抗灾减灾作用,沿海群众生活安定,生产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新标准海塘的建设还有效地推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标准海塘内养殖规模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新标准海塘建设也为沿海地区引进项目、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新标准海塘被沿海人民群众称为“生命线、致富线、幸福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