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治理功能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治理功能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此,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分类分批实施通知》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据此,本书界定了研究内容,即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性和会计信息治理功能,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即2012年《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是否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治理功能

本书的研究思路表明,对分类分批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后果的考察可以沿着“外生事件→利益相关群体→影响机制→政策效应”的路径展开,这一研究主线也是评价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鉴于前人已经对内部控制与资本成本、公司风险、投资效率、应计盈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本书将侧重于从内部控制质量、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角度展开实证检验。鉴于此,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分类分批实施通知》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若“提升作用”存在,本书还进一步检验引发该政策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这一结果是否会受到公司横截面差异的影响。第二,《分类分批实施通知》能否显著激励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若“激励作用”存在,本书还进一步检验引发该政策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这一结果是否会受到公司横截面差异的影响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第三,《分类分批实施通知》能否显著增加企业的审计费用。若“增加作用”存在,本书还进一步检验费用的增加效应是否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接下来,本书将对这上述三个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图1-4)。具体来说,本书以2012年颁布的《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作为外生事件,样本期间跨越政策实施的前后三年,采用双重差分进行实证检验,并辅以断点回归、替换关键变量、更换匹配规则等稳健性测试。为更好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本书使用基于季度财务报告的未经审计应计质量波动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斯洛德和厦帕森,2015)。如果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企业实验组企业在2012年新制度颁布后其内部控制质量显著增加,则证明《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本书检验了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可通过发挥优质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上市公司的诉讼风险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投入这三大机制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同时,本书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角度,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对内控环境和内部监督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提升作用还有待提高。此外,本书检验了这种政策效应在企业个体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公司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与治理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另一方面,从企业所处的环境角度,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审计监管较强、制度环境较好与机构投资者监管较强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进一步证实监管部门因考虑上市公司横截面差异(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治理能力等)而采取分类分批的实施模式无疑是正确的。

图1-4 《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2)《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图1-5)。具体来说,本书使用罗伊乔杜里(2006)提出并经李增福等(2011)优化后的真实盈余管理总体衡量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以《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进行实证检验,并辅以断点回归、替换关键变量等稳健性测试。如果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企业,实验组企业在2012年新制度颁布后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上升,则意味着《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显著激励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本书检验了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三大动机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主要通过业绩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与逃避监督动机这三大机制来激励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同时,本书检验了这种政策效应在企业个体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激励效应”在公司规模较大、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本书还发现,上述激励效应产生的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促进作用,即真实盈余管理表现为信息驱动型特征,而非机会主义型;另一方面,《分类分批实施通知》颁布后,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会显著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与罗伊乔杜里(2006)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一致。

图1-5 《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与真实盈余管理

(3)《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图1-6)。具体来说,本书使用上市公司披露的总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之差来衡量企业审计费用,以《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进行实证检验,并辅以断点回归、内生性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如果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企业,实验组企业在2012年新制度执行后审计费用显著上涨,则意味着《分类分批实施通知》引发的政策冲击会显著、稳定地增加企业的审计费用。进一步,本书还检验了审计费用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上涨效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满足边际递减规律。

(www.daowen.com)

图1-6 《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与企业审计费用

综上所述,本书拟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真实盈余管理和企业审计费用三个视角出发,探讨分类分批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后果与影响机制,为上述问题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依据上述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本书绘制了研究结构图,如图1-7所示。由图可知,本书主要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设计、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五大主体构成。

(1)在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下,本书指出了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存在的两大难题,即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宽泛性,还具有较强的制度依赖性。据此,本书界定了研究内容,即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性和会计信息治理功能,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即2012年《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是否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是否激励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是否增加了企业的审计费用?

(2)通过文献收集、归纳整理与文献评述的方法,本书全面考察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并详细阐述了现有文献的不足与本书应予以改进之处。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审计定价理论与经济后果理论,本书系统阐述了强制性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真实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影响。这两大部分共同构成了本书的文献依据与理论基础。

(3)本书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确定了“外生事件→利益相关群体→影响机制→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思路,并详细阐述了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等问题,建立了回归模型。

图1-7 研究结构图

(4)利用《分类分批实施通知》作为外生事件,本书采用了准自然实验的方法,并辅以断点回归、内生性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以完成研究目标,得到研究结论。此外,本书还针对不同研究问题,实证检验了企业横截面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及引发经济后果的具体影响机制,以进一步丰富本书的研究内容。

(5)在研究结论部分,本书提出了核心观点:从内部控制的成本收益性来看,实施收益方面,2012年《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有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提质升级;实施成本方面,《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成本负担;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治理功能来看,《分类分批实施通知》的颁布激励了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为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可能的选题进行了全面剖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