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城镇化进程:现实意义与快速增长

中国城镇化进程:现实意义与快速增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10.6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率为20%左右。199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0.89%,2000年就达到36.22%,比1999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51.27%,第一次超过了50%,2015年这一指标达到了56.1%[1]。有专家学者预测,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可见,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城市现象对于增进人们对城市本身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城镇化速度逐步加快。1949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10.6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率为20%左右。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开始加速发展。199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0.89%,2000年就达到36.22%,比1999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51.27%,第一次超过了50%,2015年这一指标达到了56.1%[1]。有专家学者(比如简新华、黄锟,2010)预测,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可见,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已经成为企业和人口集聚的中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区。城市是工业生产中心,集中了大量规模不一的工业企业,且工业种类相对全面、技术装备相对精良、产业构成相对合理和完善,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具备了跟踪先进技术的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城市是区域商品流通中心,是区域内物资集散地和主要的贸易市场,商业网点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设施先进,能使商品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城市是交通运输中心,具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快速安全的运输手段,形成所在地区人流与物流汇聚的中心,担当着枢纽的重任;城市是金融中心,聚集着各类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具有从金融市场借贷和调拨资金的能力,保证企业和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巨额需求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城市是信息交流中心,拥有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广告咨询、电脑网络等机构和媒体,具备了先进的信息设施,有良好的信息服务系统,能快速生产与传播信息,把经济中心的功能放大和延伸;城市是科学技术中心,拥有水平较高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独立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城市还是文化教育中心,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家智力开发、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普及深入的教育,成为城市最大限度发挥对区域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又一项重要保障;城市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此外,城市是各种层次的劳动力的集聚地,为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企业和劳动者的完美匹配提供了一个场所,从而产生马歇尔—阿罗—罗默(MAR)外部性和雅各布斯(Jacobs)外部性[2],促进区域内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www.daowen.com)

但现实中人们对城市本身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研究城市现象对于增进人们对城市本身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