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概念,常见于平台产品(platform product)与产品平台(product platform)。平台产品通常指平台上的第一个拳头产品,例如本田的飞度,其基本设计和一些主要组件常被应用于产品系列的多个产品中(如图5-1中产品1)。而在本书中,我们主要讨论产品平台。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产品平台。
图5-1 平台结构与组成部分
从研发的角度来看,平台是由一系列产品开发过程中采用的通用产品组件、核心技术要素及架构规则所组成的产品开发环境。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些通用产品组件或技术要素不必成为完整的可销售的商品。但平台基础上的产品组件之性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义,平台上的通用技术要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平台有着以下使用特点:
● 能够同时为一个甚至多个产品服务;
● 平台只要做些细微改动,便可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新的产品;
● 平台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够满足多个产品系列的使用要求,或者覆盖同一产品系列内高、低端多类产品的使用要求。
平台的构成根据其所属行业和产品用途而有所不同,可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技术平台、市场平台、功能性平台等。以个人电脑为例,它的硬件平台就是核心微处理器CPU,例如AMD的Ryzen与Intel的Core i9。而个人电脑的包装、电源、电脑存储器、驱动器、监视器、应用软件和界面能力等,则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而不同,最终与硬件平台相结合成为不同的产品。
同理,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手机的软件平台是指其操作系统(iPhone OS、Android、Microsoft Windows Phone、Linux等)。而技术平台主要是指从开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的通用平台,比如汽车行业中大众的PQ 系列平台。在该平台上,公司可通过调整参数,研发拥有相同元素的不同车型,比如在PQ35平台上就诞生了速腾、高尔夫、奥迪TT,涵盖了家用轿车与运动跑车的不同类型。
市场平台与功能性平台也在产品研发中被广泛运用。如Adidas的服装制造在面向不同的市场时,如跑步、训练、篮球与足球等,就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平台。宜家是典型的功能性平台使用者,它将其产品按功能或者使用场景进行区分,能够在同一功能性平台上调用对应的平台元素,缩短研发周期。
如图5-1所示,简单来说,平台就是一种产品开发环境,它包含许多标准的元素。通过一些标准接口,平台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快速定制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台的构成:
● 单一平台是由多个标准化的平台元素(产品组件或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组成的,可通过结合各细分市场所需求的非平台元素,构建出覆盖各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及衍生产品;
● 单一平台可支撑多个产品的开发与交付,可增强产品组件的复用性,提升了平台的利用率;
● 平台决定着在其基础上开发的产品或产品系列的价值主张、竞争基础、成本架构等特征;(www.daowen.com)
● 平台内部是通过标准化的架构规则,来管理通用的“平台元素”的连接。
事实上,我们发现平台管理得当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表现得更好,他们不仅仅避免了项目之间低效率地重复开发,还形成了研发积累共享平台。
对平台的有效管理也能大大促进供应链提高物料通用性,形成模块化(modularization)。模块化平台研发制造常见于汽车行业,汽车企业基于某一通用度较高的基础构架来研发制造不同种类的汽车。企业一般通过增加通用部件或者模块的比例,减少它们的数量与种类,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缩短新车型上市时间。汽车企业的模块化平台生产是指以模块的形式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汽车的各部分子系统,最后再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进行“组装”。传统汽车平台上的单一共用整体设计框架一般只能服务于同一级别的车型,但模块化平台比传统的平台更能有效地覆盖多级别的不同车型。如汽车行业中大众的MQB平台、丰田的NewMC平台、通用的Epsilon平台等。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平台化,或者平台管理混乱无效,可能会出现什么研发问题?--“重新发明轮子”。当然我们不是在否定创新行为或者颠覆性创新所带来的价值,然而需要谨慎考虑的是,在企业的研发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对“每一个轮子”进行发明。
如果生产端的平台管理混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要知道,模块化与提升物料通用性是企业降低物料采购价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通常是企业供应链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但供应链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困难重重。
我们曾经接触过一家制造企业,他们对平台化研发生产重视程度以及认识程度不足。供应链管理部门尽了最大努力和供应商谈好了阶梯性降价条款(例如,采购量超过某个数量后,单件采购价格下降5%),但在推广时,却发现难上加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产品和产品之间总有略微的差异,导致每种零部件的采购批量都不大,达不到阶梯降价条件。一旦为了利用阶梯性降价而增加采购量,又会造成库存的积压。
因而在缺乏平台化管理的情况下,大量的资源被白白耗费,原材料成本因为无法集中化采购而失去竞争力,研发周期无法有效缩短,研发成本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因而该公司产品上市后,利润始终不理想,甚至曾出现卖一个亏一个的情况。
假如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平台管理,模块化零部件的使用率上升,阶梯性降价条款就更容易达成。退一步讲,即使仍未达到阶梯性条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部门也获得了更大的灵活度,可以在零部件处于低价时多购入一些备用。因为在该平台衍生的新产品中,这个零部件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很高,库存积压风险就小得多了。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端到端的平台优化,还能带来诸多益处。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产品在质量、进度和成本方面能够得到控制和保障。同时,随着产品复杂度的降低,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 营收提升:利用平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推动产品提前进入市场,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和收入;通过平台覆盖更多客户的需求,市场占有率和收入也随之增加。
● 直接开发费用降低:标准化的架构、通用的支持模块及设计重复使用率提高,使批量和标准零部件采购得以实现,降低重复开发的费用投入。
● 投资费用降低:设备与模具利用率增加,购入新设备与模具的数量和费用投入会随之减少。
● 订单履约费用降低:平台化的研发能促使供应链布局协同,同一平台产品的生产地区集中,以更好地利用熟练的技能及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布局的优化整合能够降低货物到达费用,也能降低货物运出费用。
● 复杂性降低:对平台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合并或减少服务现有市场的平台数,减少不必要的结构性模块,降低部件或服务的使用周期管理成本。
● 原材料成本降低:标准化架构、重复使用的设计和模块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增加同一种物料的使用时间,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改进采购谈判定位。
● 制造人工成本降低:平台管理产生的规模效应能够提高制造人工效率;部件复杂性和接口复杂性降低又能进一步减少生产管理和维护所需的人工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