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借鉴培思理念的成功之路

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借鉴培思理念的成功之路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IBM在它的产品研发流程改进中引入了培思的整体概念,建立了IPD;华为又向IBM学艺讨教,形成了适合自己的IPD体系。为摆脱经营困境,IBM引进了培思以全面改进对产品研发流程的管理,并将改进后的研发管理体系命名为“IPD”。同样,国内很多企业虽然也去学习华为的IPD,却不屑对IPD的根本理念培思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想走捷径,套用和复制华为的IPD,那结果必然达不到预期。

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借鉴培思理念的成功之路

对于很多关注研发管理的国内企业来说,华为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是必须研究的课题,也是国内研发管理的标杆。

殊不知,IPD的源头恰恰就是培思。20世纪90年代初,IBM在它的产品研发流程改进中引入了培思的整体概念,建立了IPD;华为又向IBM学艺讨教,形成了适合自己的IPD体系。

1992年,IBM正处于业务上的困难期,美国的IT产业整体都在经历着巨大挑战:IT项目只有16%能够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有31%之多的项目在完成前被取消,过半的项目成本竟达到了最初预测的两倍以上。[2]

那时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下滑,各类产品的毛利率都在下降,而总的研发费用却依然金额巨大,导致开发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快速上升。彼时,IBM的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例和研发损失率均是业界平均的两倍。

为摆脱经营困境,IBM引进了培思以全面改进对产品研发流程的管理,并将改进后的研发管理体系命名为“IPD”。在其作用下,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70% ~ 80%,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减少了50%以上,研发损失率降低了76%之多。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999年,华为公司也遇到了类似的研发管理挑战。最初,和当时的绝大部分中国公司一样,华为习惯于使用非常松散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产品开发。[3]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华为的产品线越来越多,但是研发效率、产品质量与响应速度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www.daowen.com)

在引入IPD后,华为持续改进,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IPD管理方法,打破了以技术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业务方向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很快,华为的年营业收入从1998年前的47亿元人民币在5年后迅速增长至317亿元。如今,随着其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这个数字在2018年达到了1 000亿美元,全球能达到这个营收级别的其他公司只有苹果三星。至今为止,在近20年的持续实施过程中,华为从未停止对IPD的本土化创新,不断进行优化和改善,致使IPD成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直至今日,这套管理理念在华为依然盛行。

很多企业因为仰慕华为的成功,试图复制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很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东施效颦,效果与想象中相差甚远。

原因何在?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从未能把握住IPD的关键--他们往往忽略了,IPD中所应用的先进的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实则来源培思。

假设华为没有对IBM介绍的IPD体系按照自身需求进行改善和应用,而是一味照搬,那么今天IPD为其带来的价值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同样,国内很多企业虽然也去学习华为的IPD,却不屑对IPD的根本理念培思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想走捷径,套用和复制华为的IPD,那结果必然达不到预期。因此,任何想要做好产品管理的企业,都有必要深入理解培思的理念并学会灵活应用,才能形成符合自身的产品研发体系,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