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计划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公司收购。根据布鲁纳(Bruner)的报告,59%的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被用于收购私有公司的股份。
与没有采用员工持股计划的杠杆收购相比,采用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进行杠杆收购能降低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因为公司可以通过向员工持股计划投入股票来代替支付员工现金薪酬,从而减少现金流出。采用这种方法,公司的税前扣除额也会比常规杠杆收购中的税前扣除额更高。此外,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会比管理层收购能吸收更多的员工参与[7]。相关拓展内容参见案例10-5。
案例10-5
四通集团的管理层收购——中国MBO的先声
四通集团是1984年5月由中科院7名职工辞职后向北京四季青乡自行借款2万元,并挂靠四季青乡成立的公司,是一个没有国家投资、没有上级单位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四通在创业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但由于四季青乡为挂靠单位,四通多年来需将每年纯利润的20%上交给四季青乡作为回报。到1998年,四通资产规模达到42亿元,净资产15亿元,且已在香港完成上市,但由于其历史遗留下来的产权问题,产权并不明晰[8]。
为了解决产权问题,1998年,四通确立了“冻结存量、界定增量”的改制原则,把重点放在新增资产的界定上,以明晰的增量来稀释不明晰的存量。1998年10月,四通集团职代会决定成立职工持股会。1999年5月年,该公司经理和员工出资并吸收一些其他资金在原四通集团之外成立“四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四通”),注册资金1亿元,其中四通职工持股会出资5 100万元,四通集团投资4 900万元。(www.daowen.com)
在职工持股会原定6 000万认购额中,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各占6%,各为360万股;14个新老核心成员共占43%;其余为一般职工持有,一般职工均为3万—5万股。实际认购5 100万股中,总裁段永基和董事长沈国均各占360万股,各占7%以上,整个新老核心层的实际份额超过半数,拥有绝对控股权。
随后,新四通分批分期收购四通有关IT产业的资产。1999年7月19日,香港证监会批准新四通“豁免收购”香港四通中属于四通集团所有的股份,约占50.5%,有4.45亿股,每股净资产0.88元。这是原四通集团最集中的优良资产。
至此,四通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成功实现管理层收购,完成了改制,产权不清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之后通过资产重组和业务重组的结合,集团得以甩掉历史包袱,优化了资产结构,强化了核心竞争力,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通改制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起管理层收购案,意义重大。
资料来源:四通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研究,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232469612.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