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协同效应或者协同价值,是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目的。因此,只有协同效应大于零并且高于并购者支付的溢价时,这项并购活动才算得上是成功的。因此,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是否超过了为实现该交易所支付的控制溢价,而其间选择合理的协同价值评估方法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四种协同效应评估方法。CARCi为以比率表示的总协同效应收益,是CARAi和CARTi的加权平均。

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获得协同效应或者协同价值,是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目的。通常协同效应被定义为一种1+1>2的效应,公式表示为:

S=VA+B-(VA+VB

式中:S代表协同效应;VA+B、VA、VB分别代表并购后联合企业价值、并购前A企业的价值与B企业价值。

因此,只有协同效应大于零并且高于并购者支付的溢价时,这项并购活动才算得上是成功的。这里,能否合理、准确地评估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并购成败的关键。一些并购失败案例就是由于并购方对协同效应没有恰当地评价,盲目支付了很高的溢价,甚至超过了并购的实际协同效应,导致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

因此,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是否超过了为实现该交易所支付的控制溢价,而其间选择合理的协同价值评估方法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四种协同效应评估方法。

(1)从市场有效性角度采用每股收益(EPS)法评估协同效应。

ESP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定义为,并购后的企业市场价值比假定两家公司这段时间不发生并购活动,各自独立发展的价值之和的高出部分。通过计算每股收益(EPS)来衡量协同效应的公式为: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一个较为完善的有效市场,股票价格会对影响它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股票价格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和公司业绩。实现协同效应,业绩要比原先预期或者要求的改进高。虽然并购后都会出现业绩改进,但如果这些业绩改进是已经预期到的,那就不应算为协同效应。只有创造出不在预期之列的价值,才是真正实现了协同效应,通常采用事件研究法中的超常收益率来评估这种市场协同预期效应。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日趋完善,这种方法的适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在较为完善的美国市场,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采用以股价为基础的收益评估方法来计算协同效应是个很好的计算方法。

(2)从股东财富变化的角度计算协同效应。

布兰德尔、德赛和金(1988)等人[5]通过事件研究法计算累积超常收益(CAR),从而估算得出并购协同效应。因为这种事件研究法一般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信息与数据,分析的利益主体是市场上的股东群体,因此,这种方法得出的总协同效应被认为是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拥有财富的变化总额,即:

首先基于历史模拟法、市场模型法估算由于并购事件产生的超常收益以及累计超常收益(CAR),然后再分别计算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

ΔWTi=WTi×CARTi

式中:WTi为首个出价公司宣布收购目标公司的公告日前N天目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CARTi为首个出价公司宣布日前N天到成功收购公司宣布交易成功之日后N天目标公司的累计超常收益;WAi为收购公司宣布日前N天收购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CARAi为收购公司宣布日前N天到宣布收购成功之日后N天的累计超常收益。CARCi为以比率表示的总协同效应收益,是CARAi和CARTi的加权平均。计算时,以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公司价值为权重,构造一个价值权重的投资组合。

最后,总协同效应公式为:

其中:(www.daowen.com)

Πi=WTi+WAi

这种方法优点是数据获取方便,比较容易计算;但是这主要针对的都是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活动。而且,这个事件期间的选择也会影响计算的结果,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会干扰计算的结果。

(3)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角度计算协同效应。

通过比较并购前后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现金流、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来考察公司并购前后业绩是否得到改善。Healy等人(1992)[6]选取了1979—1984年发生的最大的50次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他们将经营现金流定义为: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一般行政开支+折旧+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分别代表并购前后公司经行业调整后的现金流,行业调整后的现金流等于公司当年的现金流减去该行业公司的平均现金流;β为公司行业调整后现金流的长期变化;α表示并购引起的现金流的变化。

这一方法从公司并购估值内在价值出发,采用了公司现金流这一概念,而且也考虑了引起现金流变化的长期性因素,所以要比只考虑并购前后短期市场价值变化的模型更具有实际作用。当然,该方法也不能完全精确地计算出协同效应,只能做长期的数据分析实证;而且,现金流的估算也从原来早期的EBIT等收益指标,发展到如今广泛采用的自由现金流。

(4)从公司金融内部DCF角度计算协同效应[7]

从公司金融内部角度计算协同效应的模型是指并购方利用收集到的己方和被并购方的过去、目前和预测兼并后将来的各类财务数据,按净增加利得的含义进行分析、归纳和计算,从而得到协同效应的估计值,如斯蒂芬·A.罗斯[8](2003)等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提出了计算协同效应的方法。

罗斯等人根据协同效应的来源,认为其主要由四部分变化导致,即营业收入的增加(ΔR)、产品成本的降低(ΔCO)、税收的减少(ΔT)和资本需求的减少(ΔCN)。则协同效应的增量现金流表示为:

式中:EBIT为税前息前收益;DEP为折旧;CN为资本支出;CO为产品成本。通过净增加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出协同效应VSYN

式中:下标“i”表示i年;n为协同效应寿命期,WACCAB为并购整合后的综合资本成本。

式中:Kb、E和B分别为整合后的平均债务成本、权益总额、负债总额;te为所得税率。Kb兼并前后会发生变化,若并购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上升,则贷款利率下降,Kb也下降;反之则上升。内部计算模型的缺点是存在过多的预测,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关键参数及人为假设导致的重大误差,则难以为协同效应的准确计量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以外,各国学者根据不同国家情况研究发展提出多种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如平衡记分,它是一套综合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考核技术,主要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来考核业绩。从经济附加值(EVA)角度计算协同效应,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还专门建立了EVA业绩评价指标,认为该指标在度量公司业绩方面优于会计指标;并且它是与MVA(market value added,市场价值增加值)关系最密切的业绩评价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