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掖:打响节水战役,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张掖:打响节水战役,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综合各方意见及张掖实际出发,2002年12月,水利部把张掖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一场以节水支撑调水,力争节水调水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战役,在张掖大地上悄然打响。如今,一条条高标准衬砌渠道纵横田野,一座座水库除险加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张掖:打响节水战役,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滚滚的黑河水再度拥抱居延海的时候,当内蒙古人民在碧波荡漾的居延海边载歌载舞的时候,中游张掖却迎来又一个攻坚克难的时期,面对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和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在用水方面的激烈碰撞,在为恢复下游生态调水的同时,自身的生态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趋势,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张掖人民面前,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走出一条既保证完成分水任务,又能保持全市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人水和谐的双赢局面呢?春风惠顾,机遇垂青,正当整个张掖上下苦苦求索的时候,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张掖,为地方经济发展筹划方略,为水量调度工作提供领导组织保障。2001年4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同志到张掖视察工作时阐述了“明晰水权,确定总量与定额两套指标体系”和“强制节水、采取四种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理论,希望张掖开展以水权为中心的用水制度改革,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黑河分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从综合各方意见及张掖实际出发,2002年12月,水利部把张掖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一场以节水支撑调水,力争节水调水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战役,在张掖大地上悄然打响。

在此后的14年间,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经历了理论探索、选点实践、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面推进、巩固提高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以水权改革配置、结构调整节约、总量控制调节、社会参与推动的局面。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以有效缓解,全民节水意识得以明显增强,在机关、在学校、在企业或田间地头,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本流域水资源账,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节水、惜水,谈起水权改革、水商品、调结构、水资源配置,张掖的广大农民都如数家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7∶35, 90%以上的灌区组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70%的灌区实行了水票制供水管理;常规及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94万亩,渠系水的利用率由59%提高到64%;城市生产、生活节水全面铺开,先后确定了200多家单位开展以健全节水制度、加强计量管理、改造节水工艺、推广节水器具、提高循环利用、加大污水治理为重点的节水创建工作,先后有11万人直接参与了此项活动,辐射带动社会各个层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06年,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并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对于张掖各级政府和人民来说,这既是荣誉更是鞭策。(www.daowen.com)

解决水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在于节水。按照加大力度,扩大成效,巩固和保持好全国第一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旗帜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全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总揽,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为抓手,突出现代节水农业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与水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突出抓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等方面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级水务部门抢抓机遇,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如今,一条条高标准衬砌渠道纵横田野,一座座水库除险加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