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质量公路改变三峡移民生活与经济

高质量公路改变三峡移民生活与经济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库区移民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为新中国水电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交通经常中断,不仅给当地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这一地区的企业产品运不出去,原料运不进来,生产成本加大,效益低下。所以,建设一条高质量、高档次的公路,不仅是发展黄河三峡旅游、建设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的需要,也是将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的需要,更是改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

高质量公路改变三峡移民生活与经济

2007年12月,一封来信摆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案头,写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内容是为了修一条公路。

朵英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我国95枪族的总设计师。人们不禁纳闷,从事枪械设计的“中国枪王”怎么和修公路有了联系呢?这话得从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电站的修建说起。

永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移民的主要安置地。三大电站建设时期,随着蓄水命令的下达,祖祖辈辈生活黄河岸边的数万名群众抛却家园,含着泪水,默默地踏上了通往异乡的迁徙之路。当时,库区移民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为新中国水电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盐、八水库移民的集中搬迁和安置,正处在那段特殊时期,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988年6月,水利部专家评估组深入移民区进行实地调研后指出,永靖县库区有三个不便——境内有三座水库,用水不方便;有三座电站,用电不方便;有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不方便。

永靖境内山大沟深、生态脆弱,而且土质疏松、地质结构复杂。三塬、岘塬、盐锅峡黑方台移民安置区属湿陷性黄土地带,三大水库蓄水后,受倒虹吸现象的影响,塬台区塌陷、滑坡频繁,时常造成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由于交通经常中断,不仅给当地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这一地区的企业产品运不出去,原料运不进来,生产成本加大,效益低下。

滞后的交通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永靖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三大水库沿岸,以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为主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境内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具有较高的开采、冶炼、加工价值;有刘家峡水电厂、盐锅峡水电厂、甘肃刘化(集团)公司、西北船舶修造厂等十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几百家民营企业,行业涉及电力化工机械制造、水产研究等;这里盛产西红柿、红富士、草莓百合、红枣、花椒等无公害农产品及黄河鲤鱼、虹鳟鱼、金鳟鱼等名优水产品;还有傩舞、“花儿”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但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优美的旅游景点“藏在深闺人未识”,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民群众辛辛苦苦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难以转换升值,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许多商家企业不愿意在永靖投资,失去了许多招商引资的良好机遇;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乡村信息闭塞,民间经济文化难以交流,造成农村文化生活落后,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意识淡薄,进而影响和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www.daowen.com)

当时,县上针对“刘、盐、八”移民区行路难问题,确立“以公路建设带动库区发展,以库区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的工作思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关心支持。但是,由于建设资金和特殊地形条件的制约,三大库区现有公路等级低、运行能力差、出口不畅,水路和陆路至今仍未连用成网,而且“路与路不搭界,库与库不搭界,环库四县不搭界”。“刘、盐、八”移民区部分群众的出行主要靠水上渡运来解决,既费时,又不安全。库区周边现有村道,狭窄不平,迂回绕远,十分不便。有的地方出现了“断头路”“死胡同”。所以,建设一条高质量、高档次的公路,不仅是发展黄河三峡旅游、建设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的需要,也是将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的需要,更是改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

2007年年初,朵英贤院士回家省亲,在与县上领导交谈中了解到永靖县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与县上领导达成共识,先修一条通过移民区直达省城兰州的高等级公路,让农民能走出来,物资能流通起来,经济就会活泛起来,农民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作为永靖籍最高学术头衔的获得者,朵英贤院士一直牵挂着家乡建设。

2003年1月,朵英贤院士回家乡省亲时,为曾经就读过的抚河小学捐资5000元,并为永靖十中题写“辛勤换来天才”“施教无类,启迪有方”,以此勉励全校教师。2005年9月,他再次回到家乡,看到了正在施工中的永靖十中新教学楼时,当即表示,教学楼竣工之后捐赠一批图书及教学设施,以改善学校条件。

“河湟襟带形势峻,护山环抱精气凝。寒风来时常抖擞,暖雨过后仍从容。最是先贤倡教育,织就桑梓更繁荣。勿论往昔与今后,文曲永照抚河村。”这首诗是朵英贤院士在他的母校抚河小学建校60周年时写的,从中不难看出他时刻不忘家乡、热心关注家乡的拳拳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