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城
西部开发,交通先行,但从兰州出发到重庆,首先要走宝兰线,然后转走宝成线,再由成都到达重庆,这种极其有限的通过能力和冗长的绕行路线成为制约西北、西南经济互通的“瓶颈”,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贯通这条南北大通道,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防安全的需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样意义重大。早在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用“中国铁路系统中最重要者”“经过物产极多矿产极富之地区”来描述兰渝铁路。在这条铁路线上,集中着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在这条铁路线上,有数千万人口,绝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农民。
20世纪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使经济、军事、科技、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可喜的巨变。我明显感觉到,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西南、西北地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与日俱增,西南、西北铁路大通道——兰渝铁路立项修建的时机已经成熟。
1995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由我牵头,联名甘肃和四川两省的代表、委员,联合向全国“两会”提交了议案和提案,包括当时的省委书记和省长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从西南、西北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出发,请求把修建兰渝铁路纳入国家计划,建议在“九五”期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十五”动工修建。自此,一直到2008年兰渝铁路开工建设之前,我每年都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建设兰渝铁路的提案。在此期间,我曾三次在全国政协大会或小组会上发言,阐述修建兰渝铁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我们回过头来,把目光沿着申建兰渝铁路的足迹追溯到十多年以前,这一带动西北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大通道从无到有,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和辛劳。1994年5月,甘肃和四川两省的部分县(市、区)的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由四川省苍溪县原副县长赵均国热心组织策划,在大协作的旗帜下,自发成立了促进兰渝铁路立项上马的民间组织——兰渝铁路协作会秘书处。他们在经费、人员、工作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地群众永远铭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功绩。1995年,盖有兰渝铁路沿线68个党委、政府印章的报告送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也赢得了众多专家的认同。
1999年,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的代表、委员再度联名上书紫光阁,并由我将“请朱镕基总理听取关于修建兰渝铁路的函”呈送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1999年,105位曾在甘川革命根据地、腊子口战役中流血流汗的老红军联名上书《关于修建兰渝铁路致中央领导的一封信》,由我转到了党中央。
1999年和2000年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汝岱同志,率领考察团和三省(市)人大、政协组织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兰渝铁路进行了视察,形成了反映沿线人民强烈期盼修建兰渝铁路的视察报告送达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家有关部门。
2000年9月,受国务院领导的委托,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同志为团长,由甘川渝三省(市)政协领导和铁道部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全国政协兰渝铁路考察团,再次深入甘川渝三省(市)实地考察。这是自兰渝铁路申请立项以来,最大的一次有高层领导参加的立项申请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修建兰渝铁路的高度重视。我作为副团长再次参加了考察活动,看到听到了甘、川两省,尤其是甘肃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渴望通过铁路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从而更加坚定兰渝铁路上马后,能为西南、西北人民造福的信心。(www.daowen.com)
考察团沿兰渝铁路走向历时十余日,所到之处,有些地方道路坎坷,交通不便,需要步行。委员、代表体弱年迈者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两次实地考察结束后,刘向东同志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题为《关于修建兰渝铁路的专题报告》上书中南海,阐述修建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映川、甘、渝三省市沿线数千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了兰渝铁路的具体参考线路,供铁道部参考。
2000年3月,正逢初春时节,全国政协九届三次全会如期在北京召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向大会递交了《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的专题发言,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记者们相继找我采访,搜集相关信息。
2005年9月,在参加完兰渝铁路协作年会后,为了抓住“十一五”规划正在酝酿制定这一大好机遇,我以紧急提案的形式,向全国政协和发改委、铁道部等有关部委提出了新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隔两个多月,在甘、川、渝人民梦寐以求的企盼中,终于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2005年12月27日,我收到铁道部对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4489号提案的答复:“我部已将铁路纳入‘十一五’规划。”修建兰渝铁路、发展西部经济的愿望即将变为现实。12月下旬,正是西北的隆冬季节,滴水成冰,但这份提案答复却给严冬带来了一丝暖意。我的面前好像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画卷: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陇原大地之上,列列火车在铁轨上奔驰。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贫困群众,信心百倍地依托这条致富路,奔向小康……
2006年,为促进兰渝铁路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带领全国政协部分委员,又一次赴兰渝铁路沿线进行了考察调研。2008年9月,位于兰州黄河北岸的安宁区沙井驿彩旗招展,鼓乐喧天。这一天,兰渝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亲临现场为兰渝铁路奠基。我也有幸参加了兰渝铁路的开工典礼,心情非常激动。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兰渝铁路到我们这一代人,经过将近百年的努力,愿望和蓝图终于付诸实施,怎能不令人振奋和鼓舞呢!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许多有关经济、文教、环保等方面的议案、提案,包括2013年就甘肃庆阳老区扩大对外开放等问题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专题报告,并促成庆阳能源基地煤电一体化项目成功落地。但令我难忘也深感欣慰的,还是申建兰渝铁路十余年的奔走呼号,不遗余力,而终成正果。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凡是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振兴的大事,必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党和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作者系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八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革甘肃省委会七届、八届主任委员,曾任全国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