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恢复内陆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能力

恢复内陆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能力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西内陆河流域湿地,曾经水草丰美,物产丰富,而当前,三河流域湿地面积萎缩消失,林木大面积枯死,草场严重退化,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趋向简化。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以强制性的方式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他呼吁,尽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支撑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他建议,推动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恢复内陆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能力

河西内陆河流域湿地,曾经水草丰美,物产丰富,而当前,三河流域湿地面积萎缩消失,林木大面积枯死,草场严重退化,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趋向简化。2008年7月、8月间,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张世珍率领调研组,选择湿地类型较多、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代表性较强的20个湿地区域,全面了解湿地保护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了解到,受大气持续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缺乏统一调度、合理用水的管理机制,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造成河流、湖泊、库塘等湿地大面积萎缩,新的盐碱地和荒漠土地不断产生,其中湖泊湿地萎缩最为突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湿地内油田开采、移民土地开发利用等新项目,对湿地保护形成新的压力,加之各地对湿地认识不够,机构不全,投入不足等主观条件限制,都直接造成湿地面积萎缩,功能的丧失退化。

民盟甘肃省委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河西内陆河流域湿地的建议案》中强调,由于很多湿地已经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当前应该在工程建设上多下功夫,通过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首先做好现存湿地的保护工作,维持现在生态不要进一步恶化。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以强制性的方式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www.daowen.com)

《建议将甘肃纳入全国草原生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范围》是张世珍副主席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他呼吁,尽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支撑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给予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工程配套。

甘肃是草原大省之一,草原占土地面积的39.4%,在甘肃草原是生态安全屏障,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但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建设投资不足和政策引导、保障扶持滞后等条件限制,加之草原长期严重超载,入不敷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长期失衡,退化不断加深。2009年8月,张世珍带领调研组,深入肃北、阿克塞、肃南、碌曲、码曲五县草原牧区,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草原生态建设进行调研。他在提案中反映,甘肃草原生态补偿工作目前尚存在退牧还草工程缺乏配套工作建设,饲料粮补助标准偏低、草原生态补偿费征收和环境保护恢复责权不明确,以及草原生态补偿依托国家项目形式进行呈现阶段性等主要问题。囿于甘肃财政十分困难的实际,无论是政府实施草原保护与治理项目,还是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亟须国家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他建议,推动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切实做好政策性补偿、保护建设补偿、生产方式转变及后续业培育补偿,在减畜、出栏、禁休牧、草原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和生态保护后续产业培育等方面落实中央补贴政策。同时呼吁国家延长还草工程建设年限,巩固和提升工程实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