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焕光彩:临夏市清真食品业发展成为主导经济力量

重焕光彩:临夏市清真食品业发展成为主导经济力量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行实践中,临夏市深刻认识到,综合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市场条件,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在民间,希望在民营,重点在扶持,关键在特色,基础在环境。民营经济已真正成为临夏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党委、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临夏市清真食品业从过去的餐饮业为主向肉制品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领域迅速扩张,成为临夏市最具特色的民营经济行业。

重焕光彩:临夏市清真食品业发展成为主导经济力量

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五种典型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但对于临夏市来说,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完全适合临夏市地缘、传统、历史民俗的特点。临夏市在探索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河州模式。在前行实践中,临夏市深刻认识到,综合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市场条件,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在民间,希望在民营,重点在扶持,关键在特色,基础在环境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民营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除了姓“资”姓“社”的困惑,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临夏州委提出“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总体发展思路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民营经济强市为目标,通过抓项目引进一批、真帮实扶做大一批、启动民间投资催生一批、国企改制转化一批等措施,全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商贸流通、农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建筑建材、旅游服务为主的六大优势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5414户,从业人员2.8万人,占社会就业人数60%,实现增加值4.2亿元,占全市GDP的78%,上缴税金4898万元,占工商税收的64%。拥有有总投资百万以上的民营企业72户,投资50万至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28户。生产规模超过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涌现出了八坊集团、古河州酒业、什锦公司、华安乳品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实力较强的重点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已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什锦食品集团生产的蚕豆,兴强、雪羚、飞马等企业生产的仿古地毯、藏毯系列等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也门等国家。民营经济已真正成为临夏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临夏市委、市政府高举“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的大旗,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付出了心血。

心血之一:因地制宜,努力形成符合临夏市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人多地少长期困扰着临夏市经济发展。但以穆斯林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商贸流通活跃、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临夏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所在。如何从缓解劣势中挖掘潜力,在发挥优势中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目标,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临夏素有“中国小麦加”的美称,清真食品信誉度良好,在商品创品牌、促销售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基于以上共识,200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首次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确定了以打响清真品牌为突破、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之后相继制定了一整套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为了使“中国小麦加”这一同时具有地域文化优势和宗教文化优势的品牌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形成特色,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2002年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临夏市要立足甘肃、西北,面向全国市场,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党委、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临夏市清真食品业从过去的餐饮业为主向肉制品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领域迅速扩张,成为临夏市最具特色的民营经济行业。全市清真食品业民营企业达500多户,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创产值5.3亿元,出现了八坊清河源清真肉制品公司、雅克肉联厂、康泰牛羊肉有限公司、奶利生乳业公司、伊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协恒源食品有限公司、什锦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心血之二:搭建平台,努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制约临夏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民营企业对党委、政府期望最大的问题。为此,企业家着急,党委、政府也十分焦虑。国家开发银行实施开发性金融合作,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争取开行资金首先要与地方搭建融资平台,政府财政提供担保,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敢闯敢干、敢担风险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狠下决心,在市委主要领导带领下,经过多次争取和协商,2004年12月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达成了金融合作协议,建立起了包括政府、银行、企业、担保中心、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信用和风险分担机制,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方式筹集担保基金,市财政首期注入担保基金500万元,从而为民营经济打造了稳固的融资平台,初步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协调省开发银行落实首批货款5500万元,分别注入5户骨干民营企业,帮助建成了八坊清河源万吨清真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什锦集团莲花湖公司6万吨蚕豆罐头生产线和3000吨蛋白粉生产线、古河州酒厂5000吨黄酒生产线。而兴强地毯厂80万英尺地毯扩建生产线正在顺利实施,龙康制药厂改造建设后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生产销售不断扩大。特别是占地260亩、计划投资过亿元的八坊清河万吨清真肉制品加工生产线,自2003年动工建设后,资金不足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拦路虎”,时建时停,举步维艰,靠商贸起家的董事长马世英先生一筹莫展。后来通过加大信用促进会,成为争取开发银行贷款的首批企业,落实贷款1000万元,加之省州市项目扶持890万元,企业自筹13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项目建设的燃眉之急,不到半年时间,生产线建成运行。在2005年9月18日举行的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上,这位敦厚朴实的回族企业家噙着热泪说:“回想遇到的困难,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建成投产,是市委、市政府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动力,你们是我们民营企业真正的靠山。”

心血之三:加强指导,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从我市情况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粗放,手段落后,致使生产经营不佳,不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还容易形成投资的“黑洞”。因此,临夏市始终把帮助加强管理作为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引导民营企业家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从已改制企业原管理人员中选择部分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推荐到民营企业中,帮助企业向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转变。在市政府的帮助参与下,对八坊清河园进行了资产重组,按照《公司法》章程,改组了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聘请市上企业的两位厂长,专门负责工程建设和市场营销开发,为项目投产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什锦集团总经理罗仲福,原来主要经销出口蚕豆,人称为“罗大豆”,他由于经常外出联系业务,对莲花湖生产基地建设有时无暇顾及。自聘用原市农机厂厂长后,企业内部管理和项目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因而他常说:“新聘用的厂长,对莲花湖公司的管理和建设帮助很大,我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扩大业务。”

心血之四:协调服务,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协调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对企业的承诺。协调不够、服务不到位,甚至多头管理,侵害合法权益,企业时常有“婆婆多,娘家少”的感叹。为了给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市委、市政府从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入手,健全落实各项制度,努力形成重商、亲商、扶商、优商的社会氛围。具体措施有四个:一是认真落实县级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在帮助协调争取项目、解决生产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业务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集资收费等,都要事先汇报联系企业的领导,尽力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和影响;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过程中,先后通过建立信用促进会、信用担保中心、城市发展公司等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努力建设政企、银企合作的诚信体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三是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努力“放水养鱼”。华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含量较高的招商引资民营企业,落户临夏之际,市上在城东开发区滨河路黄金地段为企业优惠提供用地,分年度收费,项目当年招商当年建成投产,已成为带动畜牧业产业发展的一户重点龙头企业;四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使“高看一眼、厚爱几分”的精神得到实际体现。市上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通报工作,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发挥他们建言献策的作用,注重调动他们支持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有43名民营企业家成为省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临夏市先后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市、区)”“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市”“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等称号。(www.daowen.com)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回眸30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的风雨兼程,临夏市,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发展前列,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1978年,临夏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1939万元,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18.92亿元;1978年固定资产投资85万元,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1984年全市财政收入1493万元,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1.69亿元;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77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0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6.7平方公里达到14平方公里,人口由12.8万人增长到21.31万人;耕地面积却由1978年的5.5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3.49万亩。

2007年,临夏市实施工业强市“3713”工程,加快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清真食品、毛纺地毯、民族特需用品、生物医药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北大街等14条民族特色比较突出的商业街,民贸、商贸等10个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超市和综合商场,八坊活畜交易、花卉超市、温州家具等8个辐射较远、市场容量较大的专业市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8.92亿元,占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0.04%,第二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7.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14.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20.3∶67.5调整为12.8∶20.4∶66.8;民营企业达到5963户,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增加值6.22亿元,上缴税金0.91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13.7%。涌现出了兴强、雪羚、清河源、什锦、古河州、华安、主慈、昌泰、建材、宏基、临广等一批销售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

2008年年底,临夏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96万元,同比增长20.8%。拥有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15个;营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厦7个,面积为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5个,营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步行商业街2条。

2009年,临夏市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协调服务水平,使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280863万元,完成增加值71930万元,营业收入283754万元,实现利润24727万元,上缴税金10697万元,劳动者报酬15874万元,出口交货值5109万元。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放宽条件,对民营经济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并且狠抓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多方筹措资金近1.8亿元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他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做到从法律上保护,政策上扶持,发展上引导,资金上支持,技术上帮助,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特别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壮大龙头民营企业实力,全面提升发展民族品牌为主的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建筑建材、手工地毯等多门类多行业整体发展的格局。八坊清河源、什锦食品有限公司、兴强地毯厂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完成了技术改造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这些骨干企业千方百计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狠抓销售旺季,拓宽销售渠道,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使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旺盛势头。

近几年,临夏市利用大临夏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提升临夏市在区域整体联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真正形成了以临夏市区为中心,联系兰州一小时经济圈,辐射临夏、和政、东乡、永靖、广河县等县域的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的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