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鉴他人经验,重庆和安徽皖江做出的成就

借鉴他人经验,重庆和安徽皖江做出的成就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生产的各种乘用汽车、商用和专用车172万辆,摩托车1000万辆,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70%。2012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由三年前的8400亿元增加到11400 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8960元提高到36830元,财政收入由1319亿元增加到1919.9亿元,年均增长24%。重庆、安徽皖江承接产业转移显著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使规划编制考察组一行深受启发。

借鉴他人经验,重庆和安徽皖江做出的成就

为了搞好兰州白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4月上旬,编制组走出去学习重庆建设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建设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功经验。省发改委区域办副主任汪德元、西部办副主任魏戈及王忠义带领兰州市发改委李和平、白银市发改委王子明和兰州新区经发局徐海宁一行6人急赴重庆和安徽,认真听取了重庆市西部开发办、安徽省皖江办同志介绍的本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和做法,实地考察了落地企业。

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迅速崛起的内陆开放型城市,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辖38个县(区),人口3200万。2011年2月,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世界500强企业有225户相继落户重庆。

两年间,重庆按照“一带三片”布局,以国家级两江新区、西永和寸滩保税港区,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重庆市政府批准的4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综合利用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三峡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等已有的各项政策,着力打造“五低”商务环境,即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融通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的营商环境,形成了“1+2+4+N”开放型经济体系。重庆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项目对接,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了18条产业链,建设了涪陵、九龙坡、巴南3个产值3000亿级,永川、荣昌2个产值2000亿级,璧山和双桥2个产值1000亿级产业承接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声名显赫的惠普富士康、明基等知名企业入驻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主的电子制造业由过去几乎为零提高到30%,年产笔记本电脑、打印机5000万台。重庆生产的各种乘用汽车、商用和专用车172万辆,摩托车1000万辆,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70%。2012年,国内外区域合作引资实际到位超过5000亿元,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增幅位居全国第二,进口增幅位居全国第四。

2011年开通了重庆—新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渝新欧”国际贸易铁路联运大通道,实现了统一报关、统一运单、便捷通关等便利化。每周发一班从重庆出发的“渝新欧”国际贸易铁路联运专列直达德国杜伊斯堡,只用15天时间,比海运节约一半时间。(www.daowen.com)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安徽主政期间,于2010年1月争取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沿安徽皖江413公里流域,规划面积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巢湖、滁州等9个地级市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当年安徽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制定了“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出台一套促进示范区的政策文件、设计一套衡量示范区建设成效的指标体系、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制定一套塑造示范区整体品牌的宣传方案。

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皖江示范区各类合作园区达到89家,投资额30亿以上的39家,苏州新加坡升级版工业园、郎溪京都产业园等一批合作园提速;示范区内落户的中央企业签约项目累计630个,总投资1.3万亿元;江苏、浙江、上海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来源地,到位资金4778亿元,占57.5%,与珠三角地区合作项目991个,总投资2974亿元;形成了家用电器、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的产业;康佳、青岛海尔、上海申花、京东方薄膜液晶屏、雨润、银鹭等著名企业纷纷移师皖江示范区,以10~20以上巨额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主的白色大家电制造占全国生产量的70%以上。2012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由三年前的8400亿元增加到11400 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8960元提高到36830元,财政收入由1319亿元增加到1919.9亿元,年均增长24%。

重庆、安徽皖江承接产业转移显著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使规划编制考察组一行深受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