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议在秦王川设立兰州新区,以促进城市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建议在秦王川设立兰州新区,以促进城市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旧城区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兰州市已开始推进“兰北新区”建设,即围绕秦王川盆地、黄河北部和榆中盆地三大区域,实施移山造地、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功能配套,打造卫星城、综合性新城区和新型产业园区。经过反复讨论,与会同志取得一致意见,同意兰州新区设在秦王川。6月3日,我们听取了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调研报告的反馈意见,也得到他们对兰州新区设在秦王川的肯定和认同。

建议在秦王川设立兰州新区,以促进城市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城市空间狭窄的问题一直制约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不间断地进行了探索。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兰州市提出向东榆中方向拓展;“十一五”提出以老城区和榆中盆地为主的“东扩西展,南伸北拓”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后来又提出移山造地,发展“兰北新区”的方案,这些举措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心带动战略、在未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引领作用”后,省政协把这一内容作为围绕制定“十二五规划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按照省政协工作部署,我带领调研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深入兰州、白银两市的永登、靖远、景泰、白银、平川5个县(区),就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期间,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国有大型企业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分别召开5次座谈会,就推进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同省测绘局一道首次绘制了《兰州白银两市0—3度区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弄清了这一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到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调研,摸清了秦王川地区的供水情况;赴河南、陕西两省,学习借鉴中原城市群和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中好的做法与经验。

调研中我们深感“发展空间有限,土地资源短缺”已成为兰白经济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就当时兰州市发展空间现状来看,把秦王川作为新区优先开发,是推进兰白经济区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选择。这主要是因为:

兰州市区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极为狭窄,最宽处不足5公里,最窄处仅1公里左右,受“两山夹一谷”地理条件的限制,城区发展空间狭小,城内4区平均容积率达1.42、平均建筑密度达0.37,老城区基本上已无发展空间。为了适应旧城区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兰州市已开始推进“兰北新区”建设,即围绕秦王川盆地、黄河北部和榆中盆地三大区域,实施移山造地、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功能配套,打造卫星城、综合性新城区和新型产业园区。我们调研组认为,黄河北部,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共享程度高,邻近效益好,但移山造地规模大,地质灾害较多,湿陷性黄土地质熟化期长,土地近期供给不足;榆中盆地,能减轻移山造地熟化期的影响,有利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主城区功能布局的优化,但可利用土地不多,人口也较多,水资源供应不足,又难以和白银进行对接。

秦王川盆地,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离兰州城区较远(沙井驿到中川的直线距离与城关区东部到榆中的距离差不多,都在40公里左右),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冷暖分明,光照充足,植被稀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足,投入较大。但相对而言具备优先开发的优势:

一是土地面积大。集中联片较为平坦的土地有433平方公里,与此相邻高差在75米以下的土地还有150平方公里。这是兰州市和我省储备的最大一块土地资源,是兰州市建成区的3倍多,紧邻的皋兰还有200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继续向东到黄河边的大范围内,大部分属沟谷、平坝和低山交错的丘陵、河谷地区,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二是人口少(不到13万人),且大部分属农业人口,开发安置难度小。(www.daowen.com)

三是有一定的水源保障。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调整了供水结构,可满足城乡115万人的供水需要;供水区规划布局了8座调蓄水库,总库容量2145万立方米,年调蓄能力6028万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季节性供水到常年供水的转变,保证新区近期发展的需要。

四是已形成一定发展基础。空港循环产业园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排水已初具规模,吉利汽车、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产业园、高新技术农业等项目已经入驻。着眼于兰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就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而言,建议兰州市在进一步组织区域经济、地质、水文、气象、环保、生态、地震等方面的专家到秦王川实地考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克服存在困难,优先开发秦王川盆地。这是客观条件下的现实选择。我们明确提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兰州新区就是秦王川新区,或者包括秦王川新区和皋兰县、榆中县、景泰县、白银区的部分”。调研中间,我和时任省政协主席陈学亨交换了看法,我们两人不谋而合,都认为兰州市往秦王川这一片拓展是现实选择。我们还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兰州白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课题组进行讨论、沟通,取得共识,他们在补充调研时又专门到秦王川进行了考察。2010年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在兰州向我和省发改委、兰州市、白银市领导,就兰州白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前期专题研究情况作了汇报,对兰州新区空间设置的几个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认为兰州新区设在秦王川相对比较合理一些。经过反复讨论,与会同志取得一致意见,同意兰州新区设在秦王川。6月3日,我们听取了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调研报告的反馈意见,也得到他们对兰州新区设在秦王川的肯定和认同。6月9日至11日,省政协十届十一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我们的调研报告,并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陆浩作出了重要批示。

文章写完以后,我觉得对撰写的过程及文中有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说明。正式动笔以后,我翻阅了1999年以来的工作笔记,并对照记载每天活动要点的《效率手册》,将重要活动的内容、人物、时间确定下来,同时查阅了一些重要规划和文件,构思了文章的提纲。这时,才感到工作量之大,有些问题下笔之难,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计。我邀请了原省西部开发办副主任胡其昌同志,专程从成都来兰州协助工作。胡其昌以惯有的严谨认真态度和对西部开发全面工作熟悉的优势,又查阅了大量的笔记、资料和原始文件,帮助完成了文字整理工作。我们两人又在一起,对个别记忆不甚清晰的问题重新做了回忆、探讨和分析,力求达到文史资料的基本要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文件、每一个项目都要客观真实,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经济数据都准确还原出来。为此,又进一步查对了大量原始文件和基础资料。西部大开发中,主要活动和重大项目都涉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限于工作范围,我只能将本人所了解的有关情况写出来。为方便叙述,多数活动“以省委、省政府领导”名义概括。对重要活动中出现的领导名称,当时任多个职务的,也只提按分工承担的主要职务,以简化称谓。

在写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沉浸在对西部大开发头几年那些激动人心日子的回忆中。那时,成天紧张忙碌,每周甚至每天都能听到项目立项、计划下达、资金到位、项目开工之类的好消息,又会遇到审批受阻、办理不顺、项目超支这样一些困难和问题。想起这一切,我至今感奋不已。我深深感谢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我的高度信任和支持;深深感谢省发改委各位副主任、处长和职工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谢那些年为争取重大项目和我一起辛劳奔走的市州和县(市、区)领导,以及业主单位的同志们。在写“引洮工程”一段时,我想起了原水利厅副厅长金涛,他为这个项目的上马做了很多贡献,退休没几年,因病逝世,我至今都怀念他。

(作者1999年10月至2008年2月任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并在2005年以前兼任甘肃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政协甘肃省第九届、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