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本模式”,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刚刚整合重组之后,中国中车的海外市场份额仅占全球轨道交通装备整体市场的6%,整合后的中车面临的是“世界看中车”的局面,为了实现增强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的核心目标,中车必须扩大海外市场的版图,并由此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目前仍以亚非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大多处于“一带一路”沿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车的海外发展也迎来了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车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在2016年签订的81亿美元订单中,“一带一路”的订单占出口订单较大比重。
当然,除了亚非拉市场,对于已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一哥”的中国中车来说,发达国家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含金量更高,品牌效应也更大。为进入欧美市场,中国中车也下了很多功夫。
比如中车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展海外市场。2011年,中车并购澳大利亚代尔克(Delkor)公司。2014年,中车收购德国E+M钻井技术有限公司和F集团旗下橡胶及塑料业务单元博戈(BOGE)公司。2015年,中车并购英国深海机器人SMD公司。10年间的6次海外并购大动作涵盖了汽车零部件、深海机器人、工程机械、机车业务等行业领域,中国中车希望通过这些并购,拓展市场空间,拓展自身的国际化经营空间。
执行国际化战略的几年间,中国中车的轨道交通装备在国际市场不断取得突破,完成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的转变。如今,中国地铁列车已驶入全球六大洲。
中国中车在进行海外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全要素输出对一家跨国公司至关重要。为了实现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再由提供服务到提供技术乃至整体解决方案,进而实现资本、技术标准输出的目标,中国中车对海外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后服务和维修以及本地化管理的“五本模式”。
为了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的经济发展,中国中车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通过在这些基地实施“五本模式”,在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同时,也凭借专业优势对当地的热点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解决,促进了中车与商业伙伴和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同时,中国中车通过四种海外拓展模式的灵活运用,在实现了从“走出去”到“留下来”转变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产品的输出,还实现了“产品+技术+资本”等全要素的输出。
中车的四种海外拓展模式分别为“产品+服务模式”“金融+产品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和“海外建厂模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从购买性价比最优转向全生命周期使用性价比最优,这就要求装备制造商提供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于是中车由原来的单纯销售产品进化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产品+服务”模式,除了优质的产品,还为客户提供配套的资本、技术、服务等,深度绑定市场。
同时,根据市场特质和需求的不同,中车还通过金融租赁等手段,以产品+金融的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某些大订单,中车单方操作会有些许困难,中车就会选择联合其他企业,哪怕是曾经的竞争对手,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比如美国芝加哥的项目,中国中车就是与西门子合作拿下的订单。(www.daowen.com)
而在海外建厂的开发模式则是中车充分实施“五本模式”的实例。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绝不是简单建厂,要实现“共享共赢”,必须尊重和遵循当地人的思维习惯、方式规则。为此,中国中车在海外建厂的实践过程中,严格执行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维保、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目前,中国中车海外员工已近6000名,全球各地设立各级公司26家,但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各海外公司资产总体不到中车总资产的10%。
中国中车以“五本模式”的模式创新,不但让中车从以往的产品输出升级为如今的服务、技术、资本乃至行业标准的全要素输出,更是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样本。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展更多业务板块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中车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中车将通过同国际一流、世界500强标杆企业的对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并逐步实现立足全球化,打造多元化、高端化、数字化、协同化中车的战略目标。
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曾经表示,中国中车战略转型的空间体现为两个“外”,其一就是海外市场,其二则是在轨道交通产业之外寻求成长空间,简单来说就是业务板块的多元化。为此,中车近年来全面打造铁路装备、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业务板块,加快培育若干个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性产业,不断完善多元业务管理架构和管理体系,“业务板块多了,各个板块能够实现互补”。
而中国中车的多元化布局体现在产业、金融和资本三个维度上。产业维度方面,中国中车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这一单一主业进化为单一主业+新产业发展的多元产业。在新产业方面,中国中车按照“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行业领先”原则,以新材料、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水处理装备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能力突出、行业地位领先的新兴发展产业。金融维度方面,中国中车已进军金融租赁、财产保险等领域,实现产融结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维度方面,中车以旗下的产业投资、金控两大平台为纽带,孵化和培育有潜力的产业,借力资本市场推进实体产业发展。
以新能源汽车板块为例,中国中车将新能源汽车板块定位为除高铁外要打造的战略新兴业务,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中车时代电动是中国中车旗下专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子公司,十几年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国内为数不多只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它把中国中车50年来在轨道交通领域长期积累的各项高铁核心技术融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中,成功打造了整车的全产业链平台。
依托中车先进的高铁核心技术,中车时代电动领域获得了行业领先的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同时,通过与全球优势企业合作,中车时代电动知识的学习和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并加以融会贯通,再创新出新的技术,由此保持了技术领域的领先性和前瞻性。以中车时代电动的新能源客车轻量化技术为例,它对车身采取了轻量化设计,并对电池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最大化提升了纯电动客车的内部空间和承载量,同时降低了车辆的整体能耗,增加了车辆的续驶里程,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所创造的价值。除了在既有产品领域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在行业未来发展领域,中车时代电动也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比如在无人驾驶和主动安全技术方面进行了技术储备,这些积累必将在未来实现厚积薄发之势。
虽然受到制氢成本偏高和加氢站建设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氢燃料电池客车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但是氢燃料电池客车始终是新能源客车终极发展方向的代表。为此,中车时代电动在氢燃料电池客车领域也频频发力,积极研发,并且即将推出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此外,中国中车还在环保、风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进行了布局。当然,中车的多元化是谨慎的,所涉及的产业都是有专有技术打底,不会做太大幅度的盲目跨界。比如它涉足环保产业是因为其本身就有相关业务,对环保产业链有较深入的了解。中车选择的新业务领域都是经过市场考量、风险防范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后才确定的,只有与中车整体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相契合,中车才会选择进入,绝对不会盲目跨界。
正是得益于对技术、产品和品牌的高度重视,中车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未来,中车还将继续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以轨道交通业务板块为核心,充分运用富余资源,培育上下游产业,拓展更多的支柱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