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在万荣通往临汾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车正在向前疾驶,驾车的男主人公,专心致志地望着前方。车上载着年轻的妻子、孩子和老人,他们轻声交谈着,气氛欢乐而祥和。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车上的欢快气氛。为了安全起见,妻子接听了电话。原来乡领导打来了电话,通知我们的男主人公参加乡党委书记召开的扶贫攻坚整治环境的会议。妻子一脸愠色,难怪她不高兴,男主人公好不容易答应的双休日陪家人,去临汾探访亲人的好事就这样被打断了。
我们的男主人公名叫张鑫,三十六岁,中等身材,憨厚的笑容里透着精明,万荣县果业局一位年轻的技术干部,现正担任着万荣县高村乡南里村的第一书记。
他所在的果业局管理着全县的果业发展,这可是关系着果农的钱袋子,关系着万荣经济发展的重要单位,地位非同一般。按照张鑫的话说,果业局是小单位,大产业。在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单位里,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张鑫面临着一切从头学起的重重困难。他沉下身子,参加了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向专家学习,向果农学习,很快地成为果树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带领果农致富的专业人才。他整天到田间,入农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单位干得风生水起,深得大家的好评。
扶贫攻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决战,在这样一个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的伟大运动中,果业局要挑选一位战狂风,斗恶浪,手把红旗永不倒的硬汉,担任南里村第一书记,领导毫不犹豫地选中了他。
一次开完会,领导问他:“张鑫,你有下基层的打算吗?”听完这话,张鑫并没有立即回答,他当然有许多顾虑,乡村干部处在上情下达,上下相连的枢纽位置,平时“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了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线更多了,针还是一根。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什么事都得管,要面对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贫困户的帮扶。更何况他还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年幼的孩子。
又过了没几天,县里通知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到县委开会,他突然明白了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刚到村里,感觉一切都很茫然,村里的情况不了解,村民不信任,县里又发来了许多资料清单,张鑫配合单位帮扶责任人收集贫困户资料,再进行归类整理,慢慢熟悉了情况,他又多次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扶贫工作培训,知道了扶贫的重要性和扶贫干部应干些什么,慢慢地理清了思路。
通过与村两委的讨论协商,确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路子,深化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激发产业活力,带领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依托党支部书记孙继民的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他找村干部,入农户,深入工作第一线,摸清了南里村的基本情况,南里村地处孤山脚下,两千余口人,共有六千五百余亩土地,其中三千五百亩土地种植苹果树,苹果应该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种植的苹果树都还是老掉牙的品种秦冠,这种苹果树好管理,产量大,但果实皮厚汁少,商品率差,所产的苹果都被卖了落果,效益并不好。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张鑫和单位驻村干部薛晨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改良品种,对老百姓的苹果树进行了改良,对贫困户则采用单位补贴的方法,2017年为贫困户换了六十五亩,2018年为贫困户换了七亩。
针对苹果树管理,他邀请苹果树专家进行讲课,提高了果农的管理水平。今年的苹果树前期受到了寒潮的影响,接着又遭受了冰雹的侵袭,许多果农丧失了信心,放弃了对苹果树的投资。他鼓励大家,目光要看的远一些,不能只考虑今年,还要看到明年和后年。他邀请专家讲解对冻伤苹果树的管理,并发放了愈合剂,点燃了村民对苹果树管理的热情。
除了苹果,他还瞄上了村里闲置的香菇大棚。他把贫困户召集到一块儿,采用贫困户入股,专业合作社管理,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监督的方法,种植大棚蔬菜,有螺丝椒、圣女果、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香瓜等。由于品种丰富,经营有方,效益还不错。到了收获的季节,早上天刚蒙蒙亮,贫困户就到大棚采摘蔬菜,七点以前新鲜的蔬菜送到了菜铺。家在县城的张鑫,为了群众的利益,他跑遍了县城的各大超市和菜铺,现在南里的蔬菜成功地打入县城的后土、易家、万润超市。2017年贫困户每季度入股分红,可达每人二百八十元。
贫困户只做他们认为正确的,没有风险的事,只有等到产业做起来,他们的恐惧和茫然才会消失,他们才会参与进来。在养羊这件事上,表现尤其明显。
南里村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习惯,但大家都养的是本地羊,且都是散养。结合区位优势,他鼓励大家养殖杜泊绵羊。新来的品种,村民还不太容易接受。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又领上大家去三文参观大型的养殖场,树立典型养羊户,再加上这两年养羊的行情看涨,在这些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使养羊产业成为南里村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针对养殖户最担心的疫情问题,他主动联系县畜牧局,在关键的时期为养殖户发放疫苗进行防疫,联系有经验的养殖户为羊进行治疗,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www.daowen.com)
贫困户中,一种是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政策,张鑫把他们确定为兜底户,送入敬老院。不愿意去的,和亲友签订协议,使他们彻底得到供养。有劳动能力的,因各种原因致贫的,根据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法。因病治贫先看病,缺资金缺技术的,扶贫扶智结合起来,使他们掌握技术,谋得生存之道,尽快脱贫致富。
视野和格局不同,贫困户的想法也就不同。致贫的原因不同,对贫困户采用的措施也就不同。张鑫对每家贫困户都格外的用心,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送到贫困户手中,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贫困户心中。贫困户高满堂,今年六十二岁,因患有心脏病而致贫,养狗又赔了六十万元,情绪低落,整日唉声叹气。张鑫及时探望,鼓励他战胜疾病,树立生活信心,又扶持他养羊。在贷款无门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帮他贷了两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羊群的数量,从当初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七十多只,再加上苹果树的收入,到年底脱贫,应该问题不大。张鑫又帮助高满堂的女儿找了份工作,又把他的儿子介绍到运城一家快递公司工作,小伙子勤奋上进,现在正盘算着把快递公司盘下来,还谈了个对象。张鑫又帮助高满堂分得了一套移民安置房,彻底地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他深入到贫困户中间,帮助无儿无女的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张鑫说,他把衣服洗了五遍才洗干净,老人感动地说,好娃哩,歇歇再干,拿出家里的苹果直往他手上塞。
给六十八岁的孙林山,送过冬的棉衣时,发现老人的坑塌了,他帮助老人把坑垒好。给高满堂的羊圈出圈,修剪果树,除草,一连干了二十多天。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收玉米、小麦。在探访贫困户的过程中,还曾被狗咬过。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无不透露出,一位共产党员、扶贫干部不平凡的情怀。
为了解决无儿无女的贫困户的吃饭问题,张鑫和村干部又建了一座日间照料中心,八月份投入使用。里面有卧室、餐厅、娱乐室、空调、卫生间,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扶贫要求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每个贫困户的生存能力、教育、医疗、住房、生活,都要考虑。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村民的生存能力,提高贫困户的生存能力。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麻将,每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就这还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他跑遍了南里村的每家每户,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村民都说,张鑫在南里村走过的路,要比回家的路多得多。而每当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别人问他是哪儿人时。他不由自主地说,是南村的(当地人把南里村叫南村),看来他把自己已当成是南里人了。
在2017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张鑫和他的一班人,建设了村民娱乐的小游园,搞了通村路的绿化,还对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卫生设施整改。
他积极配合县人社局、职教中心,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十四人进行培训,并推荐他们到高村晓威果业合作社就业,联合县中医院开展精准扶贫义诊活动,指导村民合理用药及健康饮食。
张鑫在南里村的做法得到了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周边村的干部和群众纷纷到南里村探宝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
他真心地帮扶贫困户,帮扶南里人。他把爱洒在了南里村,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他也得到了南里村人的真心拥护和爱戴。高满堂说,冲着张书记真心待我、真心帮扶,我都要脱贫,绝不给政府添麻烦。高满堂还说,他想跟上级政府写封感谢信,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感谢派来的扶贫好干部张鑫书记和工作队员薛晨。
村里诊所七十多岁的老大夫,看到张鑫和队员没日没夜地工作,经常送苹果给他们吃,虽然微不足道,但表达了村民朴素的感情。
张鑫在忘我工作的同时,对家人却怀有一种深深的愧疚。儿子今年十岁,正在上小学。女儿还不到一岁,家里正是脱不开身的时候。他扑下身子干工作,吃住都在村里,双休日还要经常加班,这种情况搁在谁的头上,妻子都会有意见。家里人说,不多拿一分钱,还拼着命地干活,也不知图个啥。张鑫心里想,既然组织上安排到南里村担任第一书记,就要干好,不能半路撂挑子,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扶贫攻坚的大事。朴实的小伙子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他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地推动着南里村的扶贫工作,他对南里村在2018年的脱贫,充满着信心。
太阳在谢幕时把星星留给了苍穹,大海在退潮时把贝壳留给了沙滩,那咱的扶贫干部们在离开农村时将留下什么呢?一串闪亮的脚印,还是一个弓一样的背影,抑或是一曲婉转动听催人泪下的扶贫之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