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助力老兵重回正轨:飞燕行动温暖村民

助力老兵重回正轨:飞燕行动温暖村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飞燕和王建勇走访后,倍感心酸,觉得不帮一把就说不过去,要努力帮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也多次到孙和明家清理院子和房屋里的卫生,陪老人说说话,联系并帮老人新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崭新的院墙和院门也建起来了。得知后,王飞燕心急如焚,不能让军人流泪,不能让困难户雪上加霜,工作队决不能坐视不管!2017年,岔门口村党支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红伟

岔门口村离黄河不远,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得到黄河的涛声,还有吹过河畔的风声。这里民风彪悍,刚烈直爽,发展经济蔚然成风。岔门口没闲人,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剪葡萄管桃子,每个巷道都静静的,吃饭的时候村里也是锅碗瓢盆一阵风。就在这样的村庄里,流传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工作队里的姑娘和小伙。

这个工作队是县环境保护局驻裴庄岔门口脱贫攻坚工作队。王飞燕是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兼队长,阳光开朗,直爽豁达,她肤色稍白,眼神清澈,说话办事风风火火,如果有要紧的事儿,刚说完话人就已经走到三米开外了。王建勇是个热情的小伙子,身形瘦高,平头,眼不大,不笑不说话,分析事儿有根有据,逻辑清楚。他们两个在岔门口帮扶了三个春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汗水洒在家家户户,脚步走遍巷道和田野,渐渐和这一方水土融合在一起,走到哪里,百姓都和他们打着招呼,熟悉得像兄弟姐妹一般,常常邀请他们坐下来吃饭,或者把葡萄和桃子送到他们办公室,不论怎样拒绝非要留下不可。陈梦钏是个可爱的姑娘,今年刚到工作队,长发,极瘦削,戴眼镜,不多说话,工作起来细心负责。三个人心中装着群众的事儿,走路都一个节拍,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干就要干得漂亮些。

刚进村,两个特殊的家庭就引起工作队的注意。

孙和明今年57岁了,先天性高度近视,头发花白,乱糟糟的,眼睛小,嘴里空空的,牙齿掉了不少,他身体不好,无儿无女,生活凄冷。他家没有院墙,院子里满是杂草,一下雨泥泞不堪,脚插进去都拔不出来,房屋狭小,光线黑暗,一个人就这样艰难地生存着。王飞燕和王建勇走访后,倍感心酸,觉得不帮一把就说不过去,要努力帮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于是,他们一次次走进小院子,走进黑黑的小屋子,与孙和明促膝交谈,了解他有什么需求、什么愿望、什么困难。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摸底后,王飞燕和王建勇一次次到孙和明侄儿孙伟杰家,坐在炕沿上拉家常,反复做思想工作,从人道主义说到德孝文化,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感化了孙伟杰一家,他就过继到孙和明户上,照顾老人起居,孙和明的赡养和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孙伟杰家也不宽裕,他女儿孙温婷又在职教中心就读,工作队就到县里办理手续,帮孙温婷享受三年“雨露计划”资助,每年可享受2000元,今年孙温婷被山西同文专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录取,工作队计划再次争取优惠补助项目,帮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孙温婷感受到工作队的温暖,开心地说:“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要学好护理技能,为更多的人服务,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也多次到孙和明家清理院子和房屋里的卫生,陪老人说说话,联系并帮老人新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崭新的院墙和院门也建起来了。现在,院子里树木青翠,菜畦碧绿,房前也硬化了,坐在树下吹吹凉风,说说话,孙和明笑得合不住嘴:“这三个娃可是个好娃,天天到家来,问这好不好,问那好不好,工作队是实实在在的好啊!”

沈小亮是个复退军人,今年58岁了,在新疆服役期间参加过国家核试验项目,面容刚毅,身材魁梧,不幸的是儿子沈博因精神疾患长期住院,妻子于2016年病故,自己也在2017年摔成胯骨骨折,生活难以自理,也没了依靠,坐在轮椅上艰难度日。得知后,王飞燕心急如焚,不能让军人流泪,不能让困难户雪上加霜,工作队决不能坐视不管!她和工作队员积极联系村委会、乡政府和县民政部门办理“两参”补助610元/月、父子两人低保200元/月/人、父子二人残疾补助600元/年/人、民政临时救助2000元/年,协调安排沈小亮承包村里一眼水井,年收入5000—6000元。前几天,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看望沈小亮,这位坚强的军人不由红了眼眶,扶住轮椅站起来,拄着拐杖往前挪了几步,握住王飞燕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王建勇一步上前扶住沈小亮说:“叔,莫摔着,莫摔着。”陈梦钏也搀住帮他坐到炕沿上,轻轻说道:“少抽烟,好好养病哦。”沈小亮叹口气:“多亏了你们呀,不是你们,我的苦日子没个头啊!”王飞燕打开窗户:“多透气对身体好,房间里也凉快,有什么困难就对我们说,总有办法的。”沈小亮终于笑起来:“好的,好的,有你们帮扶我很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干,好好生活,我要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

到岔门口以来,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坚守岗位,为民服务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虽然孩子常打电话说很想他们,他们也只是掩盖那份酸楚后依然投入到工作中。前两年,村子里工作难以开展,支部被上级批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王飞燕和工作队员开始实施“凝心聚力”工程,组织全体村干部到山西河津、陕西大荔的典型村、文明村参观学习,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同时,在全村开展“亮明党员身份,争做我村先锋”活动,在每个共产党员家悬挂牌子,切实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岔门口村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好开展,也越来越规范,整个村子里群情振奋。2017年,岔门口村党支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三年“幸福农村”的基础上,岔门口村成功申报美丽乡村,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中,村子里挖下水道,修环村路,建葡萄果蔬交易市场,引进光伏发电项目,美丽乡村岔门口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世人艳羡鲜花的美丽,却不知这美丽的孕育充满了艰辛。岔门口村共236户9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69人,贫困户比例占到46%,贫困户人口比例占到50.7%。王飞燕和王建勇在初期入户走访,只能在晚上开展,因为村民忙于生产和打工,白天在村子里找不到人,他们常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漆黑的村道上。工作队两次邀请运城农学院和临猗县的农业专家们为贫困户培训,经过协商,时间只能安排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村民们忙完活计在饭店免费用餐,培训就在饭店的大厅里进行,培训结束,村民免费用餐后继续外出干活。通过细致的摸查走访,工作队有的放矢地为符合政策的贫困户联系办理各类教育补助,办理贴息贷款补贴,享受“四位一体”政策(即农户贷款、政府担保、投放企业、年享分红)的14户每年共4.9万元,完成贫困户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所有贫困户在乡卫生院免费体检。另外,通过苹果、葡萄、桃等农业培训和厨师、化妆、防水等专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插上脱贫致富的翅膀。在工作队的联系和帮助下,万荣县玉民果蔬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技术,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每年带动47户贫困户销售葡萄400余吨,带动15户贫困户销售苹果120余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有109人外出打工,其中44人到省外打工,18人到我县蒙华铁路建设工地打工,在北京做防水的贫困户两个月就赚了1万元。在万荣县环境保护局和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岔门口大打脱贫攻坚战,所有贫困户已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有信念就有坚定的脚步,还会激发催人奋进的力量。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定下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脱贫不脱钩,巩固再提高”,只要还有一户一人有任何困难,他们就坚持走访到底,帮扶到底,绝不退缩和放弃。(www.daowen.com)

岔门口村不再徘徊,不再失落,而是一步一个台阶,村民富了,村貌变了,前景越来越美好:投资18万元建成五星级卫生室,村民健康得到全面保障;总投资47万元改造1号、2号深井,铺设灌溉管网,灌溉率达100%,实施引黄工程后,出水量更大,成本大幅下降;联合山西普讯能联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90万元建成一流的葡萄果蔬交易市场并配套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每年享受无风险型分红。年轻的工作队永远朝气蓬勃、风风火火地奔波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现在,村里到处都在施工,挖下水道的挖下水道,修路的修路,建市场的建市场,建筑工人满身尘土,忙忙碌碌,王飞燕、王建勇、陈梦钏每天都要到各个工地转一转,看一看,看进展顺利不顺利,有什么困难需要交涉帮忙,汗水流到眼睛里涩涩的,擦到嘴里咸咸的,衣服也湿的,沾在身上,但他们不喊累,不怕热,踏实而开心快乐着。村支部书记刘森茂、村委主任曹云青、会计孙英泽也常到工地,老远看到工作队的姑娘和小伙就调皮地喊:“少看几次,小心把你们晒黑喽,把梦钏晒黑了就说不下婆家啦。”听到这,陈梦钏害羞地红了脸,王飞燕和王建勇也会笑得前俯后仰,一笑就不累了。村干部和群众看到工作队干得这么实在,也把他们当家人一样亲近。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辛勤的人们在一天天地建设着、描绘着,工作队在县环保局局长薛峰和同事们的关爱和支持下一天天地奋斗着,百姓的笑脸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嘉奖,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和热忱从来没有削弱过,日出日落,他们早已和岔门口村融合在一起了……

说到工作队,村民们都亲热的不行,不竖大拇指不说话。“娃娃们年纪不大,主意不少,都成我们的当家人啦!”“工作队作风硬,雷打不动地坚守在我们村,对我们比自己娃都好。”“没有王书记,没有工作队,我家这光景就要倒啦!”听到这些朴素热情的话语,你会觉得共产党依然是民众的大救星,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救苦救难的共产党员,脱贫攻坚工作队真的了不起,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代表了习总书记以“精准扶贫”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大志,这是民族至幸,更是华夏光明!县环保局驻岔门口脱贫攻坚工作队名列全县驻村优秀工作队,王飞燕书记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这是党和政府对工作队的嘉奖和鼓励,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荣誉和父老乡亲的赞美,王飞燕扑闪着大眼睛,谦虚地微笑着说:“我们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主要是党和政府英明,政策好,还有单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能被评为先进,更离不开村两委和广大村民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虽然岔门口己全面脱贫,但脱贫不脱钩,我们不会放手,还会一如既往地为岔门口的父老乡亲服务的。”

西滩湿地紧邻岔门口村,那里的黄河水潮起潮落,带着雪山的纯洁和黄土地的厚重,奔腾在华夏的福地。岁月如歌,传递着老百姓的希冀和向往,一路曲折,一路欢腾。共产党人经历了艰难坎坷,依然不坠青云之志,脱贫攻坚工作队承载着为民的宗旨,每一天幸福地走访着,帮扶着,累且快乐着……

光华乡冯张村贫困户林振江在管理新栽柿树
王轶南 摄

“有谁知道我?不需谁知道。”

天边那轮明月一定知道,那座孤峰山一定知道,那鸣唱的蟋蟀一定知道,那北吴村的一草一木一定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