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怀的家位于村北沟沿旁,有三棵古槐依沟沿而生,枝繁叶茂,形成一片绿荫。
老人说起自己身世,虽语气平淡,但笑容下的沧桑和酸痛还是让人心里隐隐作痛。
“我老弟兄四人,那时刚解放不久,家里境况不是很好,要养活四个娃娃,一般家庭吃不消,为了能让我活命,我三岁时,爸妈将我过继给我舅家。”王德怀老人吸了一口烟,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继父家境也不是很好,我们一家人就住在几眼窑洞里,日子虽然苦些吧,但一家人相处得挺好。”老人吐了口烟,仿佛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脸上洋溢着笑容。
老人读完完全小学,因家中缺乏劳力,也无能力供其上初中,所以王德怀老人从十几岁就开始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力,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得伺候两个老人,老人身体不大好,但对他极其宠爱,这使他在贫困的家境中养成了乐观的性格。在他心里总认为,家庭再贫穷,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快快乐乐,比啥都强。
很快,土地承包到户,各家都开始忙碌起自己家的农活,可自己过继过来,家中劳力匮乏,怎么办?在22岁那年,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王苏恋结为伉俪,开始了艰辛而苦难的致富之路。(www.daowen.com)
“说实话,刚结婚那阵子,把什么事都想得简单。我总认为只要咱好好下苦,好日子总会来的。”老人边吸烟边说,“年轻时啥都不想,我就认准一个理,撅起屁股好好干,哪承想,随着大儿子王伟峰的出生,我才发现家里人都住不下,和老人同居一室,老伴连个自己的空间都没有,干啥不仅咱尴尬老人也着急,可就这家境,也实在是没办法,唉。亏你老嫂子了。”说到这儿,他望着老伴,微微一笑。
在那艰难的岁月中,即使日子再难,家里人都和和睦睦,这使得王德怀认为,只要人心齐泰山都能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刚成家的日子虽苦,但他心里却是快乐的。说起这些,王德怀的脸上始终盈满了笑意。
“我是过继过来,家里缺少劳力,干活时总觉得不带劲,那时候脑子就想,不管咋样,多生几个孩子,干活不光有人手,娃们长大了也有帮衬。”王德怀看着我,脸上露出些许的腼腆,“26岁那年,你嫂子怀娃了,我憨高兴,不管男娃女娃,家里毕竟又添娃娃呀,那会可把我乐坏了,谁也没想到,你嫂子竟生下个双胞胎,还是龙凤胎呢。家里一下子多出两个娃来,我是高兴了可却苦了她了,她白天得干活、做饭、带娃,晚上还得熬夜干针线活,那时光顾着乐了,丝毫没意识到养娃的艰难,你嫂子啥活都干,日子苦楚得很。”说到此处,王德怀低下头,用手在两眼角处轻轻拭了拭。
我无法想象,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人们前行?是什么意识决定了人们不畏苦难而连续超生?子女的众多给那代人终生注定了脚步永不停歇,劳碌将会是他们一生的主旋律。然而,当你倾听他们对往事的追忆,却丝毫品味不到一丁点儿的苦,感受到的只是从他们质朴心里流露出来的那种说不出来的乐。
听着王德怀对家境的诉说,我突然觉得他和那门前三棵古槐多么相似,虽处贫瘠却依然选择了生长,虽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盎然。这正是中国千百万底层人的人性最光辉之处,而在王德怀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身处逆境,依然乐观面对,在苦难的岁月里,将日子酿成了心底最美的酒,恒久而更醇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