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被试行为的分析上,我们重点关注了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风险决策试次的平均接受率和损失厌恶直接估计值的差异。本实验将沿用上一章中预实验的实验范式,并且在被试完成风险决策的过程中,除了记录被试的脑部活动数据,还记录下了被试的行为数据。本实验的行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一章中行为实验的结论。
在行为层面,我们首先计算了为不同社会距离的对象决策时的风险决策试次接受率,并发现该接受率随着社会距离变远而提高。风险决策试次接受率可以作为损失厌恶的间接表征,具体来说,被试对损失越敏感,主观感知到的损失所诱发的负效用也越大,从而导致被试在混合型风险决策中更加保守,对风险决策试次的接受率越低。因此我们可以从结果中推断出,被试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随社会距离变远而降低。随后,我们通过简化的线性效用函数对损失厌恶进行了估计,从而实现了对损失厌恶的直接表征。从总体上看,损失厌恶估计值随社会距离变远而减小,这与基于风险决策试次接受率的间接估计结果相互印证。对每个被试的损失厌恶估计值的非参数检验进一步确认了“自己vs朋友”和“自己vs陌生人”损失厌恶的差异;朋友和陌生人之间的非参数检验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仍表现出为朋友决策时损失厌恶估计值更大的趋势,而我们认为样本量略小可能是行为层面上的统计效力不够的原因。结合前面的风险决策试次接受率,以及总体上的损失厌恶估计值随社会距离变化的趋势,我们认为本章的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损失厌恶程度随社会距离变远而降低的现象。(www.daowen.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章中,我们采用了与上一章不同的估计模型实现对损失厌恶的直接估计。损失厌恶的群体回归结果呈现出按自己、朋友、陌生人顺序递减的趋势,个体层面的统计分析也确认了为自己、陌生人决策,以及为朋友、陌生人决策时损失厌恶差异的显著性。虽然为自己、朋友决策时的损失厌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样本量过小导致的。结合群体层面的回归结果,我们认为本章的估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一章中行为实验的结论,即被试在风险决策中所表现出的损失厌恶程度随着社会距离变远而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