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烈:产业投资带领老百姓走向亮堂

郑烈:产业投资带领老百姓走向亮堂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晚上,郑烈思来想去,觉得是老百姓对政策不了解,而且走访的时间也有问题。事实证明,郑烈的做法是正确的。村里亮堂了,老百姓的心里也亮堂了。线路安全了,老百姓的心理戒备也消除了。郑烈考虑,这些钱不能打水漂,不能有任何闪失,最好能一劳永逸,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的效益,那么在产业的选择上就一定要慎之又慎。针对环境恶劣的现状,郑烈认为,有必要为贫困户的庄稼入一份保险,也许可以减轻一点自然灾害的损失。

郑烈:产业投资带领老百姓走向亮堂

吴晓妮

在距离万荣县城20公里的孤山脚下,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马家村。

这里过去远离县城,交通闭塞,全村共有134户476人,其中贫困户就占到了近四分之一。村民多以种植桃、苹果为生。由于交通不便,缺乏交流,村民自身缺少种植技术。再加上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每年都会有大风侵袭,桃、苹果的质量产量得不到保障。村民辛苦种植一年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多大改善。生活没有希望,日子没有奔头,年轻人都外出闯世界,留下老弱病残留在家里守着岁月。这里没有村委会,没有舞台,没有生气,没有个村庄的样子。

现在的马家村旧貌换新颜。东西南北乡村水泥路通行无阻,宽敞干净的道路两边有高耸笔挺的路灯,有苍翠欲滴的冬青,路灯、冬青后面就是一户户整齐的人家。新建的村委会位于南边大巷内,进入大院,院里的舞台上那“马家舞台”四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早上村民大都去地里干活了,整个村子显得宁静、和谐。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万荣县供电公司的帮扶;源于公司帮扶工作队的入驻;源于工作队赵国岭、秦合林和第一书记郑烈同志的通力合作,协调筹划;源于他们把这里当家里,把村民当亲人的角色定位

2015年8月,郑烈同志一行三人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就有同志打趣说:“这样偏僻的山村啥也不能干,只适合养老。”情绪是暂时的,工作是必须的,放下行李,简单收拾后,他们就向村委主任了解情况并挨家走访。

有困难是必然的,可让郑烈他们没想到的是初次的摸排工作就遇到了麻烦。当他们提着慰问品上门的时候,村民只是留下了慰问品,但因为对政策不了解,对他们不停地问这问那,都感到厌烦。尤其是多次上门不免空手,村民们都以各种借口推诿,有的甚至在家里也不开门。村民们根本不把他们当回事,更不相信他们能够帮助自己摆脱贫困。

晚上,郑烈思来想去,觉得是老百姓对政策不了解,而且走访的时间也有问题。大早上和后晌天气凉快,村民们想去地里干活。大中午太阳正毒的时候,虽然不能干活,村民们还想歇一歇。于是,他们把走访时间定在了晚饭后。他们分别走进饭后闲聊的人群,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了解困难家庭致贫原因,尤其是贫困家庭的生活需求。可村民们不是默不出声就是悄悄走开,弄得他们三个很尴尬,就像是小山村的不速之客,不受人欢迎,不招人待见。

工作开展的艰难已经让人头疼,不定时的检查通告更是让人心生不快。国家要求扶贫工作队“五天四夜”常驻帮扶村,扶贫办、纪检委等有关部门会不定时地用不同方式进行抽查。打电话、发传真、手机上位置共享、深更半夜敲门敲窗……无助的时候,郑烈会打开手机,翻看着妻子和孩子的照片,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办,难道知难而退无功而返?这可不是我郑烈的性格啊!”好几个晚上,他瞪大双眼,听着窗外静得出奇的山村。这里不同于县城,老百姓要的是真正的实惠,可要是不了解情况又如何给老百姓带去切实可行和长久的实惠呢?郑烈就这样用不眠的双眼迎来了一个个黎明。

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天生有着不服输的性格,他穿着黑色条绒的千层底布鞋,穿行在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凭着供电公司职工的专业眼光,发现山村线路老化,老百姓用电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工作队三人一商量,准备以此为突破口,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同时向公司提出申请,请求公司的支持。花费400多万元为村里进行线路整改,所有线路逐一过手,更换旧表箱,更换老化线路,并且入户维修,不用老百姓出一分钱。

事实证明,郑烈的做法是正确的。村里亮堂了,老百姓的心里也亮堂了。线路安全了,老百姓的心理戒备也消除了。村民们不太善于表达情感,但是看到他们不再走开,听到问询也乐于出声了。

2017年,针对贫困家庭的产业帮扶入户资金每户1000元,一共就是10.3万元,如何使用这些钱成为一个问题。郑烈考虑,这些钱不能打水漂,不能有任何闪失,最好能一劳永逸,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的效益,那么在产业的选择上就一定要慎之又慎。

马家村有两条沟适合搞养殖,郑烈首先想到的是土鸡养殖。可土鸡养殖不是个轻松活,看看村里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他犹豫了。再加上土鸡养殖会受到市场价格、鸡瘟、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他否定了土鸡养殖。那么大棚种植呢?同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又否定了。

他和工作队的两位同志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最终确定了光伏项目。可光伏项目的投资需要25万元,14.7万元的差额如何去补?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光有合适的产业也不行啊!经过郑烈和山西普讯天宇光伏有限公司协调,采用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新模式:公司承担14.7万元,村里承担10.3万元,公司负责日常维修保养,收益五五分成。因为光伏板安装在村委会房顶,所以村里的收益村集体占15%,贫困户占35%。这样算下来,老百姓不用出力操心,一年总共就有2万多的分红,心里可是乐开了花。

老百姓真正地得到了实惠,才知道帮扶工作队是真正为大家办实事的,都和工作队员熟络起来,还亲切地称郑烈为“烈娃子”。

针对环境恶劣的现状,郑烈认为,有必要为贫困户的庄稼入一份保险,也许可以减轻一点自然灾害的损失。他动员公司职工捐款,并把捐款所得的780元全部为贫困户入了小麦农业保险。

2018年的春天比较特殊,天气早早地暖和起来,田野里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倒春寒几乎毁了所有的农作物,也寒了农民们的心。庆幸的是郑烈给贫困户入了小麦农业保险,每亩地获得赔付金80元,一共就获得了赔付金8万多元。大家直夸“烈娃子”有眼光,有预见性。就在大家高兴的时候,郑烈却愧疚地说:“真后悔没有给所有的家庭都入上农业保险!”

扶贫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对于那些急于摆脱贫困现状,却又找不到出路的村民,更是要多关注、多关心。(www.daowen.com)

赵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共5口人。老父亲常年患有慢性病,他本人也因疾病不具备完全劳动能力,妻子是从青海远嫁过来的外乡人,身单力薄,深感无助。最重要的是赵新育有一双儿女,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繁重的学杂费是该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郑烈在详细了解了他家情况后,迅速向单位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是积极帮助赵新的孩子申请了大学生补助贷款1万元和“雨露计划”5000元。二是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捐款,将6570元捐款送到赵新手中,帮助孩子顺利上学。

赵新家的住房年久失修,郑烈与村两委多次上门,宣传讲解危房改造的好政策。在全额享受国家危房改造资金补贴政策外,又积极向乡党委汇报,额外争取1万元危房改造补贴,村里又自筹捐助5000元危房改造补贴,最终在2017年7月,帮助赵新家实施了危房改造,彻底解决了燃眉之急。

孩子可以继续上学了,住房也大变样了,关键是赵新夫妻俩受到了工作队的鼓励,理解了国家的好政策,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户帽子,努力创造新生活。他们积极参加工作队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地里的收入。他们还在郑烈的帮助下,通过小额金融扶贫政策贷款3万元,养殖了70头绵羊。2017年底,赵新一家年纯收入从以前的1.2万元,变成了3.1万元。赵新的腰杆子挺起来了,全家人的脸上都换上了久违的笑容。

不止赵新一家,村里的很多贫困户在郑烈他们的努力和帮助下,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

扶贫是为了帮助百姓脱贫,进而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可对于生活没有保障的人又该怎么办?

赵民兴和赵凯是村里的五保户,无妻无儿无女,赵凯还有智力障碍,对于这样的人,郑烈也绝不放弃。他说:“只要是马家村村民,就要让他衣食无忧!”

赵民兴住在窑洞里,但是天长日久黑乎乎的一片,住在里面瘆得慌。郑烈带领工作队给他粉刷了窑洞,购买了电视机、电扇,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准备为他置办厨房用品和床上用品,让他真正地不愁吃不愁穿。

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赵民兴身体硬朗,但是脾气很坏,养老问题是他最大的担忧。郑烈在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之后,准备把他送进养老院。政府出钱,让他在养老院里安心养老,这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安排。不料这样的安排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他张口就骂:“这是什么共产党员,还要把人送进养老院?”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养儿防老”,只有没人养的老人才进养老院呢!郑烈明白了他的心结所在,就苦思冥想,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看到赵民兴的家紧邻侄子的家,郑烈就语重心长地做起了他侄子的工作,最终签订了一个《三方管理协议》,解决了赵民兴的心头大患,让他生病有人陪看照顾,老了有人在跟前尽孝。赵民兴展开了眉头,不断地点头,直夸“烈娃子”的好!

摸排走访的时候,他们见到了睡在破窑洞里的赵凯。窑洞里黑暗潮湿,破败不堪,一床被子早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上面沾满了屎尿。身为五尺男儿的郑烈竟也红了眼眶:“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啊?”他立即挽起袖子帮赵凯打扫起来,当晚就给窑洞里接好了电线安上了电灯,给赵凯换了一套被褥。回到住处,他就着手为赵凯申请危房改造资金,联系建筑施工队。新房落成了,他又自掏腰包给赵凯装修房屋,给他置办了全套生活用品。为了赵凯的新房,他跑前跑后,马不停蹄,熬红了双眼累弯了腰。

我们走进赵凯家的时候,他咧着嘴眯着眼不停地笑,一脸的满足。新建的院子粉刷着黄色的外墙漆,水泥铺就的院子平展展的,院子的西边种着茄子、西红柿等蔬菜

走进北房,外间摆着沙发、茶几、柜子等家具,里间有床有电视。雪白的外间墙上贴着唯一的一张画,上面印着习主席的头像,旁边有“聚焦精准扶贫,实现同步小康”字样,下面是“万荣县脱贫攻坚二十四项惠民政策”。作为一个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他也许不能理解很多问题,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爱戴国家主席,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

出门时,我看到菜畦里里还夹杂着一些杂草,门洞里杂七杂八地摆满了东西。郑烈随手帮他整理,告诉他:“菜畦里的草该清理了,东西应该摆整齐,要讲卫生……”郑烈说:“帮助他干活的时候,要教他学着做,让他能够生活自理,自己照顾自己。”

跟着工作队的同志在村里走走,路上很少有人,人们都忙着去经营自己的新生活了。偶尔碰到几个坐在巷子里聊天的老人,都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就像是碰到了自家人一样亲。

经过郑烈和他的工作队的不懈努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为“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村”,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两年时间就改头换面,成为“2018年县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十大向上向善好青年,郑烈本人也多次荣获各种荣誉。

党的扶贫攻坚政策能够一直延伸到孤山脚下,让这里的老百姓受惠受益,怎能离得开这些扑下身子奉献的好干部?怎能离得开他们设身处地为百姓谋实惠?怎能离得开他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发展?他们,不愧是党的好干部,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你是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了人生无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