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幸福抵达贫困乡,扶贫攻坚不停歇

让幸福抵达贫困乡,扶贫攻坚不停歇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李锡堂想起了贫困的父老乡亲。刘张海老人现年75岁,祖籍河南睢县。这样加上爱心志愿者姚晓英全年1440元,刘张海老人全年总计收入7440无,超出国家贫困标准1040元。66岁的杜文杰是万泉村一户特困户,患有糖尿病,他老伴65岁是位智力障碍残疾人。6月12日,工人进驻到杜文杰家,展开了为贫困户危房改造、窑洞加固的工程。殷殷关爱情,人间有大爱,为贫困户帮扶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鼓起他们的心气,就扶起了一个个家。面对一些因客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家庭,我们扶贫干部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李锡堂如是说。

万泉村原系老万泉县城所在地,现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面积483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4750亩。现有620户1935口人,常住人口2300口人,其中有32户7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万泉村虽然属于非贫困村,但是贫困人口分散。

2018年,山西省委发出新一轮精准扶贫的动员令,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扶贫攻坚战。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李锡堂想起了贫困的父老乡亲。当再次入村当帮扶干部前,机关领导同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再度下乡,他二话没说,立马同意,这样扶贫主战场上他再次披挂上阵,又投入到了这火热的扶贫一线。

刘张海老人现年75岁,祖籍河南睢县。父母逃荒来到万泉村,在山沟里挖了三眼土窑,艰苦度日。他多年前曾遭遇车祸,至今还有钢板钉在左腿中,行走困难。他老伴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如今又瘫痪在炕,生活不能自理。他和老伴是村里的建档立卡特困户。虽每月享有国家低保救助,但生活依然艰难。

国家2017年贫困户标准是每人每年纯收入3200元以下,刘张海老人现在的收入是:老两口低保每人每月250元,养老金每人每月80元,养老金根据国家政策不纳入家庭收入计算,这样全年共计6000元,达不到脱贫标准。

2018年6月23日,李锡堂将刘张海家的情况发至“山西慈善关爱志愿群”,引起了广大志愿者的共鸣,大家纷纷申请报名,积极精准帮扶。平安保险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志愿者姚晓英,有关爱这两位老人意向。7月1日,李锡堂带着姚晓英和其他志愿者来到万泉村刘张海老人的家里帮扶,为老人打扫了窑前院落,并送来了西瓜、牛奶等慰问品,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上的关爱和温暖。姚晓英决定每月给老人捐赠120元,为老两口每人每天提供2元爱心午餐,帮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这样加上爱心志愿者姚晓英全年1440元,刘张海老人全年总计收入7440无,超出国家贫困标准1040元。

作为一个扶贫干部,不仅是当好党和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和管道,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解决更多的困难,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当姚晓英决定捐赠爱心午餐时,作为专职扶贫干部的李锡堂也积极参加到了捐赠献爱心的行列,每月也捐赠120元,用于其他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身上。

截至目前,桥上村扶贫锣鼓队李锡堂还垫着2万元,四年来他先后为贫困户和贫困村捐款6000多元。

66岁的杜文杰是万泉村一户特困户,患有糖尿病,他老伴65岁是位智力障碍残疾人。他们居住的还是二百多年前祖先留下的两眼土窑洞,窑面坍塌,两间低矮、破旧的东瓦房在风中摇晃,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或者值钱的东西。这样的危房急需加固改造,但是老汉年龄大了,不仅没有钱,背部还长了一个脓疮需要做手术。

李锡堂与村干部商量,尽快加固改造杜文杰的窑洞,但老杜一开始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加固改造,说年纪大了,活不下几天了,改造不改造也没什么意义。李锡堂给老杜保证说:“没钱不要你管,工程不用你操心,该治病你放心去医院。”这才说通了老汉。但是工程加固国家补助的钱有限,加固活难做,老杜家又住在深巷小院偏僻之处,门还是过去的小门,工程设施根本无法运送到位,投工送料十分艰难,上面要求的工期又紧,寻找工程队成了令人头疼的事。

几经曲折,寻求无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锡堂让一位朋友的工程队先给杜文杰家加固改造。

6月12日,工人进驻到杜文杰家,展开了为贫困户危房改造、窑洞加固的工程。

该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对东边塌陷的瓦房进行翻盖修整,一部分对西窑洞窑面砌砖加固、窑内翻新。原计划20天完成,结果工期延长了一半,于7月22日才结束。(www.daowen.com)

杜文杰家改造工程第一部分东厦翻盖整修倒很顺利,窑面加固却没有这么幸运了。6月18日开始转入窑面加工,20米宽、6米高的窑面经过9天的紧张施工,2万余块砖全部砌筑到位,窑面准备水泥抹面时,6月25、26日连续两天大雨,雨水灌至窑面与砖墙之间,造成全面坍塌。第一次改造失败。

面对如此窘境,工程人员失去信心,工程造价陡升,工程又要从头开始,而且比第一次更费事。所有的架管、架椽、建筑材料全部被压埋到了渣土中了。

面对失败,李锡堂没有后退和气馁,为了坚决打好攻坚战役,他一不做二不休,泰山压顶不弯腰,哪里跌倒哪里爬。一不向乡镇领导诉苦,二不给单位领导添麻烦,他向工程人员保证,不差他们半分辛苦钱,国家有钱国家出,国家没钱他自己垫钱。工人们放心了,6月28日工程再次启动,重新调整方案,群策群力攻关,外聘技术能手,二次改造重新上马。

工程需要拉砖,工程队雇佣专业拉砖人,价钱太高,超出了预算,没办法,李锡堂把自己的车当成拉砖车,顶着酷暑一车800块砖,每天满负荷也只能拉上5回,就这么一车接一车,总共拉了37车,把3万多块砖拉到老杜家,才保证了工程顺利完工。

7月1日,党的生日到了。李锡堂同慈善爱心志愿者带着饮料、西瓜等,来到工地慰问一线工人。他还拿自己的钱给工人购买了人身保险。殷殷关爱情,人间有大爱,为贫困户帮扶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酷暑难耐,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要多红有多红,天气要多热有多热。拉运砖块和清理垃圾期间太阳红得像下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儿也没有,灰尘、汗水、酷热交织在一起,李锡堂同工人身上的汗水从来没有停止过。“真干真累人,真干真能上,真干真变样!”像李锡堂这样,一头扎在基层,扎扎实实帮扶群众的干部,“白加黑”“五加二”是工作常态。

工程期间有个“怪现象”,只要砌砖,雨就跟着来,三场暴雨恰好都在砌墙时,而且是砌得越高雨越大,好像老天爷专门考验工程质量一样。每次一下雨,看窗外瓢泼的雨水,李锡堂真是坐卧不安。工程还好不?贫困户家里积水能排出去吗?工程还会受到雨水冲击吗?每次下雨只有站立在现场,他的心才能放下。

就这样原计划20天的工程,苦熬了42天才结束。工程期间老杜手术做了,病轻了,他骑着摩托带着老伴回来了。李锡堂的脸晒成黑的了,而老杜却红光满面,精神很好,当他穿着崭新的衣服回来时,巷子里的乡亲都说不认识他了。看着坚如磐石般的工程,看到家里发生的巨变,他笑了,到超市买回一袋猪肉莲菜速冻饺子,烧火煮饺子,同老伴调上酱油吃起了汤饺,而这时正是中午12点。李锡堂还在指挥清运垃圾的车辆,因为这个时候铲车才有空。老杜倒是很热情招呼李锡堂吃饭,但是任务在肩,哪还有时间吃饭。等到一点多钟垃圾全部清运完后,中午的饭点耽误了,李锡堂只好饼子就葱,对付了一顿午饭。想到老杜和老伴吃饺子那幸福的样子,李锡堂边吃边想:一个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位帮扶干部就是为贫困户服务的,让我们的贫困户过上好光景,自己虽然苦了些,但这才叫摆正了位置,走对了路子。

莫言白笔难征久,赢得扶贫一枝花。绿水碧波风皱面,青山不老功垂成。

历史记住今天,让汾水不再忘却,让孤山默默思考。共产党有这么一支队伍,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用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引导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指日可待!

轻轻地,你来了,扛起了扶贫的旗帜,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走村访户,不怕路途艰辛;体察民情,规划宏伟蓝图。是你,让昔日的穷山窝终于变成了今日的“幸福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