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个性格坚韧的女村长和她的养鸡事业

一个性格坚韧的女村长和她的养鸡事业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荣花这是一个小山村,只有一百多户人家,总人口不到一千人。女村长说:史大姐是个不服输的女人,性格刚强,有胆有识,不怕下苦,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姐就是最早的养鸡专业户了。史大姐是个不服输的人,她给丈夫说: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就不信咱养不好鸡,赚不了钱。婆婆去世后几个月,智力残疾的小叔子在一次普通的感冒后,离世了。

一个性格坚韧的女村长和她的养鸡事业

徐荣花

这是一个小山村,只有一百多户人家,总人口不到一千人。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路往北,走到了村尽头最后一家。

一个干净整洁的小院,几间年代久远的瓦房,两眼摇摇欲坠的土窑,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栽种着各种应季蔬菜,屋前的空地上有美丽的花儿在争相绽放,一切的迹象表明:这是一个虽不富裕但很勤快的庄户人家。

从屋里走出一个黑瘦的女人,女村长给我们介绍道:这就是女主人,六十四岁的史永珍大姐。大姐麻利地拿出几个小凳子,招呼大伙坐到门道里,门道里不时有风儿吹过,带来丝丝惬意的凉爽。

这是一家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农户,男主人李安详三年前得了癌症,虽经多方求医治疗,家人精心服侍,还是没能留住他的性命,今年春天的时候不幸离开了人世。

说实在的,家里有个癌症病人,经济上带来的负担,不要说是在普普通通的农户,就是在有着固定收入的城市家庭,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巨额的医疗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常常是花光了家底,借遍了亲戚朋友,也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

女村长说:史大姐是个不服输的女人,性格刚强,有胆有识,不怕下苦,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姐就是最早的养鸡专业户了。

那些年,家里人多地少,年迈的婆婆、智力障碍的小叔子、两个年幼的儿子都没有劳动能力,她和丈夫两人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地侍弄着家里的几亩薄地,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只是勉强能维持温饱。过年的时候甚至没有闲钱,给家人置办新衣,购买年货,心中的酸楚无法言语。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大规模养鸡可以赚钱,她打听到几十里外的邻村有家养鸡场,就骑上自行车去了。在那里,她白干活不领工资,为的是能学习人家的养殖技术。干了一段后,她觉得差不多可以单干了,就回家了。

说干就干,从养鸡场回来后,她在紧挨自家院子的旁边,承包了别人两亩地,麻利地建起了鸡场,捉回来鸡苗,开始了她的养鸡生涯。

刚开始养鸡,经验还是不足,摸不着门道,由于没有按时给鸡打疫苗,结果一场鸡瘟来了,好不容易养大就快出栏的鸡一片片倒下,全部死光了。死鸡需要深埋处理,强忍悲痛的两口子在沟里挖了个大大的深坑,抬着一筐筐的死鸡往里倒,咬着牙把土一锨锨埋上,想着多日的辛苦就这样连本钱都赔光了,心里的难受和委屈,再也忍受不住,突然一下子就爆发了——夫妻俩跪在坑边,号啕大哭。

史大姐是个不服输的人,她给丈夫说: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就不信咱养不好鸡,赚不了钱。于是,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连夜给鸡舍消毒,准备再次养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口子出外学技术,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借钱购买优质鸡苗,重新走上了养鸡这条道。这次他们一切按照科学的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防疫,选择最适合的饲料,精心的管理带来了丰盛的收获,那几年行情不错,一茬茬的鸡卖出去都是好价钱,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他们成了村里最早致富的领头人。

史大姐是出了名的贤惠。八十多岁的婆婆一直跟着他们生活。智力障碍的小叔子,自打他们结婚后,也跟着哥嫂过日子。史大姐一日三餐精心调配,洗洗涮涮,细心照顾,婆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舒心的笑容,小叔子的衣着总是清爽干净,两个儿子懂事勤快,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过得幸福安宁。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的春天,老伴李安详突感不适,耳朵嗡嗡作响听不清声音,眼睛模模糊糊看不清东西,就连呼吸都很困难,咽东西也很费劲。去县医院检查,只知道面部这些器官都堵塞了,却查不出病因是什么,就建议他们去大医院看看。

两口子托亲戚带着去了西安,找到了那里很有名的医院,检查的结果竟然是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癌症,才引起了面部器官的多处堵塞,并且无法手术治疗,只能采取放化疗的措施,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预计治疗费用在五十万以上。

听闻消息,李大哥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咱不治了,回家去熬着吧。望着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丈夫,想着家中年近九旬的婆婆,还有不通人事的小叔子,以及两个孩子,史大姐暗暗下定了决心:就是砸锅卖铁,四处借债,也要给老伴看病,这个家,离不开他呀。

求医路上的艰辛无法用言语表达,放化疗的痛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三年的时间往返西安多次,累计花费的医药费除过可以报销的费用,自己还花了三十多万。对这个不幸的家庭来说,已经是掏空了所有家底儿,还欠下了一大笔的债务

这三年,对史大姐来说,简直是举步维艰,难上加难。老伴重病缠身,没有了劳动能力;婆婆九十多了,能够把自己料理好,已经是烧高香了;小叔子不懂世事,身体状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大儿子招亲到了外村,小儿子还在职校读书。所有的负担,都搁在这个柔弱的女人肩上,每天干完地里的活儿,她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顾不上浑身的酸困,赶紧给婆婆、丈夫、小叔子做饭洗衣。在老人面前,在丈夫面前,她必须强装笑脸,尽量说些宽心的话语,内心里的痛难以言喻,背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庄户人家,没有什么好吃的,为了给老人和丈夫增加营养,她又养了几十只鸡,还买回了两头奶羊,每天保证让他们吃上鸡蛋,喝上羊奶。

生活的变故,儿子的患病,让高龄的婆婆心生熬煎,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终年九十二岁。婆婆临终时拉着媳妇的手,怎么也舍不得松开,她明白儿媳的苦,她知道儿媳的难,为了这个家,儿媳妇受罪了。

婆婆去世后几个月,智力残疾的小叔子在一次普通的感冒后,离世了。一年后,被癌症折磨的不成人样的老伴,也耗干了最后的一点精气神,万分不舍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和他同甘共苦的女人。(www.daowen.com)

两年的时间,她先后送走了三位亲人——慈爱的婆婆、挚亲的老伴、手足般的兄弟,身体的劳累,再加上精神的压力,一下子压垮了这个曾经无比坚强的女人,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她躺在炕上,不吃不喝,昏昏沉沉地睡着,恍恍惚惚,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了。

大儿子来劝:“妈,你起来吃点东西吧,我们已经没有爸了,你再不能出什么差错了。”她听到了,答应着,翻身又昏睡了。

小儿子爬上炕,摇晃着她,哑着嗓子喊妈:“妈,你起来吧。我不上学了,我回家陪你,给羊割草,给苹果树套袋,再也不让你一个人劳累了。”她打了个激灵,一下子清醒了:不!不能让孩子辍学!不能倒下,要不然谁来管小儿子?谁供他上学?谁给他盖房子娶媳妇呢?我要振作起来,我不想让小儿子成为孤儿,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凭着这个信念,史大姐努力地支撑着,振作起精神,重新活过来了。她爬起来,强撑着身子打扫干净屋子,做了顿简单的饭菜,提着给小儿子整理好的行李,把两个孩子送出了家门,说:“放心吧,家里有我呢,你们两个,一个好好去上学,一个安心地回家吧。”

扶贫队进村了,女村长给他们讲了史大姐的故事,大家一致认定,要把史大姐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个家走出目前的困境。

没想到,女村长把这个消息告诉史大姐的时候,她拒绝了。她说:“我不想当贫困户,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人只要勤快了,不怕吃苦,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沟沟坎坎总会过去的。”女村长握着她粗糙的双手,心疼地说:“姐,我们都知道你要强,知道你不服输,可遇到坎了,大家帮帮你,扶你一把,总比你一个人撑着容易些,你就别再拒绝了。”贴心的话语温暖着心扉,史大姐望着眼前这个时刻牵挂她的村长妹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史大姐说:在我最难最无助的时候,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救了我。村里和扶贫干部帮我申请了大病救助再次补助,又申请到五万块钱的扶贫贷款,让我用于农业生产和养殖业,下一步,还要帮我实施危房改造。有了如此坚实的后盾支持,只要咱不怕苦,踏实做事,很快就能战胜困难,脱掉贫困帽子,走上富裕道路的。

说到这里,史大姐站起来,直起身拍拍手,笑盈盈地询问我们:“想不想去我的养殖园看看?”咦,这个养殖园,跟平时我们所见的养殖场有什么区别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们立马就想去参观了。

看着我们一个个兴奋的表情,史大姐更自豪了,开心地笑着,领着大家来到了她引以为傲的养殖园——那个紧挨着她的院子,多年前建起,曾经一度废弃的养鸡场。

透过铁网栅栏门,院子里几十只奶羊在悠闲地散步,白色的、黑色的、花色的羊儿,大小年龄参差不齐,一看就是陆陆续续出生的。大姐介绍说:那些是当年为了给婆婆和他爸补身子买回的两只羊,一点点繁殖来的,现在都有三十多头,成群结队了。

院子里,有口盛满水的大铁锅,几只胖乎乎的大白鹅,正在水里游泳,鹅、鹅、鹅地唱歌。大姐开心地笑着:村长外出回来,给带了几只小鹅仔,长大了会游水了,就给它们找来了生产队从前喂牛的大锅,虽不如池塘宽敞,但总是个有水的地方,不至于泯灭了鹅的天性。

鸡舍里,还养着数量不少的鸡,咕咕咕地叫着探头探脑,似乎是在羡慕羊儿们的自由,又好像是期望着与大白鹅一起嬉戏玩耍。

两只牧羊犬正跟着羊儿们一起游荡,与其说是在维持秩序,不如说是陪伴着羊儿在溜达。看到我们站在门外,警惕地竖起耳朵,观察着到底是什么情况。

羊儿、大白鹅、咕咕鸡、狗儿,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让人留恋地不想离去。

史大姐告诉我们:“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国家还搞扶持,出钱出力,贴心为民,只要人不懒,踏实肯干,就不会缺吃少穿的。”她说,除了家里的这些活物宝贝们,她还种植了小麦,嫁接了一些核桃树、苹果树,每天开着三轮车去地里干活,顺带着给羊儿们割草,一三轮车的草,这些家伙半天就吃完了,饭量大着呢。这些天,她干活把脚扭伤了,不能下地干活,大儿子每天都要抽空过来给羊儿送草,才能保证它们不饿肚子。

史大姐还说:“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大儿子虽然不在身边,可总是隔三岔五就回来帮她干活,小儿子也从专科学校毕业,去恒磁集团上班了,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再过一段时间,给老伴治病欠下的债就可以还完了,就可以不当贫困户了,然后就是攒钱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抱孙子,光想想,就美得不行哩。”

听着史大姐描绘的幸福,看着大姐舒心的笑容,我们不禁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可敬的新时代的农民,勤劳实干是她的本分,乐观向上是她的精神,永不服输是她的信念。这样的人,一定会早日劳动致富,脱掉贫困帽子的。

跌倒了爬起来,我要富起来,永不言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