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慈利县9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最后一个安置区——江垭临江安置区137户安置户领到新房钥匙后喜笑颜开。看到这一切,作为慈利县发改局局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主任的朱琼英,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朱琼英始终把让搬迁群众住上放心房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2018年4月26日,有搬迁户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反映,甘堰土家族乡长岭岗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赶进度,在厨房地面没有完全夯实的情况下,浇铸了水泥地面,因此地面产生裂缝。她连夜赶到现场处置,督促施工方迅速按照《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标准》予以整改,并引以为戒,否则将依法依规处理。施工方负责人不禁暗暗咂舌:“莫看是个女局长,办事却像个打铁匠!”
搬迁户从深山搬到新建的安置区,生活习惯一下子难以适应,不会开防盗锁,不会用热水器,甚至不会用冲水厕所。朱琼英迅速安排人员,编制了5000册《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便民手册》,从水、电、气、卫等使用常识入手,督促县乡两级干部逐户上门发放和宣讲解释,让搬迁对象迅速适应新生活。困难有人帮,纠纷有人管,冷暖有人问。朱琼英用女同志的细腻,下足了绣花功夫,点亮了搬迁群众住得舒心的幸福之灯。
搬迁群众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解决他们迁入新居后无事做、无业就、无收入的后顾之忧,是后续帮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朱琼英推动出台了《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实施方案》,使后续帮扶工作有章可循。她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整合涉农扶贫资金4323万元,构建安置点支撑产业,协助打造安置区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助力培育特色农业。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保证了搬迁群众帮扶全覆盖。全县共落实帮扶龙头企业15家,各种经济合作社84家,扶贫车间33个,搬迁对象年人均增收2200元。赵家岗土家族乡天台村金坪安置点76岁老人唐国均在帮扶企业比思特制衣厂上班,笑呵呵地说:“家门口上班,方便!每月还能赚千把块钱,要得!”(www.daowen.com)
朱琼英意识到简单“搀扶式”的帮扶只能脱贫,要想搬迁群众大步迈开致富的脚步,还要激发他们“我要富”的强烈愿望,激发他们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她督促县直行业部门、乡镇全面开展“扶智”“扶志”教育,扎实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在她的主导下,全县“讲一个创业思路,学一项劳动技能,推一名致富能手,办一场专题招聘会”的“四个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5年来,全县共开展活动150余次,培训搬迁对象4000多人次,涌现致富能手90多名,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氛围不断增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乡村农居旅游等致富模式从零星起步到蓬勃发展。朱琼英用她的心血点燃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奋进之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