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献给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奉献给了66户216名贫困群众;2017年刚完成码头铺镇35户124人的分散安置,2018年又马不停蹄地投身于码头铺镇31户92人的集中安置;2019年5月集中安置点刚一竣工,便一心一意投入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的产业发展、就业、培训、教育、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中,为使搬迁群众能稳定脱贫,安稳生活继续奔忙。他就是常德市澧县码头铺镇扶贫办副主任庹革平,贫困群众口里的“革平哥”。
庹革平,1993年开始担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调任镇扶贫办工作,2016年任镇扶贫办副主任至今,有近20年的村基层工作经验,有多年扶贫工作经历。2016年,为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码头铺镇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庹革平被抽调负责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的调度、协调与指导工作。从此,他挑起了码头铺镇易地扶贫搬迁的千钧重担。
打铁还需自身硬。庹革平认识到要顺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任,必须始终把搬迁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码头铺镇位于澧县西部山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5557人,搬迁户的识别异常艰难。70岁的翟振丛一家孤零零住在距公路4公里外的大山中,羊肠小道布满荆棘,出入常常刮破衣服甚至手脸,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在一次次摸排中,庹革平发现这个六口之家一贫如洗,却并没有被纳入搬迁对象名单。庹革平与镇、村干部一次次召开户主会进行评选,组织专门的工作队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核实并标识,最终将其补录上来。经过从严摸排,逐户核实,全镇顺利锁定搬迁对象。
集中安置涉及该镇16个村31户91人,庹革平一家一户踏勘,每家至少登门4次。最初到陆家桥村胡良炎家摸排时,庹革平号召他进行易地搬迁,当时胡良炎并“不领人情”,固执地要住在破乱的老房中,还向村里提交承诺书决定不搬。庹革平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先后登门7次,最终与其在外务工的女儿反复沟通后,他才同意搬迁。
集中安置点选址后,43座坟的搬迁、高压线杆的移除、“三通一平”等工作,无不倾注庹革平的心血和汗水。为了顺利推进工作不误工期,他主动组织统一拆迁,张三家的家具转运、李四家的柴火变卖、王五家的棺材存放……庹革平总是不厌其烦,一家家都搞得鱼白水清。码头社区集中安置小区2018年7月25日动工,2019年5月20日竣工,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集中安置项目总投资732万元,占地面积6605.6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建成住房4栋31套,人均享有住房面积25平方米。(www.daowen.com)
完成码头铺镇搬迁安置项目的建设后,庹革平等指挥部人员便与扶贫办、村支两委干部一起发展产业,让更多的搬迁户顺利脱贫。组织搬迁户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引导他们进厂务工、入股分红、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很快,31户92人入股澧州商贸公司,入股分红5年,人均年分红1200元;澧县慧艳土蜂养殖合作社直接帮扶10户进行土蜂养殖,三洞有机茶业合作社直接帮扶6户进行茶叶种植,户年均增收3000元;澧县华阳茶叶公司安置13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12000元;鼓励搬迁对象自主创业7户,户年均收益5000元;流转原有土地近300亩,每亩年均流转收益300元。
“扯皮的多,有的断水了打电话找我,门钥匙不会用,把钥匙拧断了也找我。”庹革平谈起集中安置点的搬迁群众时说,“这些事我们看起是小事,但在搬迁群众看来却是大事,因为这些老百姓大多没用过自来水,没用过这种门钥匙,出现了问题,只好一家一家去教他们使用。我们在安置点建设文化墙,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促进小区监管,并组织居民自主推选小组长,进行小区村民自治,倡导新风破除旧习。”
倾情易地扶贫搬迁,造福父老乡亲。四年多来,庹革平不知走了多少山路,磨破了多少双皮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