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赛阳村:合作社发展,丰收在行动

赛阳村:合作社发展,丰收在行动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0多户,搬迁户入社覆盖率达100%。如今的赛阳村,蓝莓熟了,蜂蜜采了,香喷喷的腊肉腌制好了,订单多了,旅游旺季来了,生意好了,串串喜事印证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力耕耘,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对于搬迁贫困户原有的宅基地建设用地,常德市利用市域或县域范围内的增减挂钩指标流转交易,在土地级差收益的基础上,为搬迁群众创造更高的收益。

赛阳村:合作社发展,丰收在行动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从“山窝窝”搬到“幸福窝”,生产生活、习惯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能简单“一搬了之”。

安新居,更要解旧愁。

2020年6月15日,常德市安乡县黄山头镇界沟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老宋,眼里噙着泪水告诉来访者,他家原来的房屋破烂不堪,天一下雨,屋顶漏雨,外面的道路难行。一家六口人,仅靠几亩耕地维持生活,他母亲患有肺气肿 ,孙女要读书,家里债台高筑。

2019年12月,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员,老宋全家搬迁到了理兴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医院就在旁边,小孩上学离新家不超过500米。房屋装修和道路硬化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镇里还给他家划了一块菜地。“每年养老保险有1200多元,被村里聘为保洁员每年有工资5000元,家中6亩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有500元,两个儿子在广东打工每个月有6000多元,老伴经过镇扶贫办的培训,现在被推荐到镇上的海佳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我们家现在一年的收入10来万元!”老宋心里的收入账很清晰。

◎桃源县西安镇集镇安置小区

安新居,更要立新业。

进入盛夏,地处雪峰山脉东麓的桃源县沙坪镇赛阳村集中安置点依山而建,整齐美观,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形成了一道新开发的“风景线”。

“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不用一砖一瓦,就住上了新房。”已经安置落户的陈永忠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老家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感叹道:“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党的恩情永不忘!”他还说,“以前家庭经济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自从搬到这个安置点后,我接到了好多的活儿,我的妻子也在自家门口摆起合作社生产的旅游商品,赚点小钱补贴家用。感谢党和政府,我们一家人生活的信心更足了!”(www.daowen.com)

赛阳村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确立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目标定位和围绕旅游发展农业产业、打造农业产品,带动整村脱贫的产业建设思路。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0多户,搬迁户入社覆盖率达100%。目前,合作社已建成1200多平方米的茶叶、竹笋、腊肉加工厂房,年产值100多万元;村主干道沿线建成以蓝莓枇杷、乌梅、脆蜜桃为主的500亩特色水果观光采摘带,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14家;成立土猪、土鸡、清水鱼、中草药4个种养分社。以上产业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如今的赛阳村,蓝莓熟了,蜂蜜采了,香喷喷的腊肉腌制好了,订单多了,旅游旺季来了,生意好了,串串喜事印证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力耕耘,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常德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把产业、就业放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位置,着力从根本上为搬迁群众拔掉“穷根子”、充实“钱袋子”。

据介绍,常德市发改委会同农业、扶贫、林业水利等部门整合涉农资金10多亿元,用于安置地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种养、特色旅游、特色加工等“名优特新”产业。全市搬迁对象中发展特色产业占比达24.4%。

同时,常德市把帮助搬迁贫困户实现就业作为后续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打通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汉寿县依托工业园区、国家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7个,带动搬迁户12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临澧县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底层商铺的资源为创业者铺设“绿色通道”,已有22户实现自主创业。石门县开发护林员、保洁员、防火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聘请搬迁群众90人,实现人均增收7000元。

对于搬迁贫困户原有的宅基地建设用地,常德市利用市域或县域范围内的增减挂钩指标流转交易,在土地级差收益的基础上,为搬迁群众创造更高的收益。全市实现每户有土地流转收益的安置点达到54个,已为搬迁户创造收益150万元。至2020年底,全市9627户有房户已全部完成拆旧复垦,拆旧复垦率达100%。此外,搬迁户原承包的耕地、草场、山林交由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统一经营,建立租赁联结、股份联结、订单联结等多种联结机制,增加搬迁户的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