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定区张家界:从挪穷窝到换穷业,走上康庄大道

永定区张家界:从挪穷窝到换穷业,走上康庄大道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跳出“穷窝窝”,还要踏上“康庄道”。① 永定区搬迁户的老房子② 永定区天门山集中安置区张家界整合各方力量,依托旅游资源、农村市场、工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共唱“大戏”,走出了一条具有张家界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让贫困户既“挪穷窝”又“换穷业”,阔步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迈进。

永定区张家界:从挪穷窝到换穷业,走上康庄大道

搬出来后,没有了一亩三分地,要靠什么生活?要怎么在新家中“造”出新生活?

不仅跳出“穷窝窝”,还要踏上“康庄道”。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推进,张家界按照国家和省里部署逐渐把工作重心由“搬得出”向“稳得住”转变,把目光从“挪穷窝”向“换穷业”聚焦。

① 永定区搬迁户的老房子

② 永定区天门山集中安置区

张家界整合各方力量,依托旅游资源、农村市场、工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共唱“大戏”,走出了一条具有张家界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让贫困户既“挪穷窝”又“换穷业”,阔步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迈进。

永定区确立了生态旅游、种植养殖、商贸流通服务、农产品加工、劳务输出等后续产业。将处于离茅岩河漂流入口1000米之内的集镇中心149户568人的茅岩河镇温塘集中安置点打造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扶贫有机融合模式,引导搬迁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上重点突破,着力把安置点打造成风景点。将三家馆乡21户7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给17户搬迁户安排了市场摊位,4户通过安排市场保洁员解决了就业问题。(www.daowen.com)

慈利县构筑了以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后续产业体系,结合各安置点自身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实现精准扶贫、城镇化建设、生态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带动各安置点发展长效致富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集镇农贸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农村商贸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等6种扶贫模式。赵家岗土家族乡69户24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引进了两家制鞋企业,依托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点的务工需求,工人月薪2000元左右。

桑植县以白茶、粽叶、藤椅加工三大品牌产业为重点,以猕猴桃、雪莲果、三木药材、莓茶、蜂蜜等产业为辅,盘活“扶贫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搬迁户就业;盘活“产业基地”,实施产业跟进帮扶;盘活“公共资产”,通过招商引资、独立经营等方式为搬迁户提供创业平台和就业平台。利福塔镇88户300人的集中安置点选址在桑植工业集中区旁边,通过安置点一楼门面租金、在旅游景点和高铁站设置公益性岗位以及务工使搬迁户获得收入。

脱贫,人是关键;增收,技能是重点。为了帮助搬迁户拓展增收渠道,张家界把就业培训作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就业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用工需求为重点,结合搬迁劳动力特点,统筹各相关部门培训资源,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累计培训搬迁群众3524人次。

就业要长久,收入要稳定,才能真正脱贫。为此,张家界扎实做好搬迁对象就业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建立就业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和搬迁对象脱贫明白卡制度,确保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现至少1人稳定就业达8923户。

对症开“药方”,搬迁与脱贫同步完成。截至2019年底,张家界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均制定了“一点一策”后续产业发展方案,累计建成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57个,吸纳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就业772人,依托产业园和旅游景区的经营主体共29个,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224人,后续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让搬迁户心中的“石头”彻底放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