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州全力培育本土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户融入发展链条,乡村发展蒸蒸日上

永州全力培育本土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户融入发展链条,乡村发展蒸蒸日上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永州,后续帮扶手段百花齐放,乡村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如今,她住进了新房,还成为一名产业工人。近年来,永州在引进“外来企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产业”,坚持特色带动,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将搬迁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搬迁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永州全力培育本土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户融入发展链条,乡村发展蒸蒸日上

永州,后续帮扶手段百花齐放,乡村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

2020年5月19日,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小康新村,易地搬迁的新居依山而建,整齐划一。不远的山上,万亩生态白茶基地绵延起伏,村民们在茶山各处除草、松土,好一派繁忙景象!

棉花坪瑶族乡的自然条件好,适合规模发展茶产业。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村民们都是“土专家”,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瑶族乡利用优势发展万亩生态白茶基地,吸纳山下两个安置点的贫困户就业。据基地负责人姜林军介绍:“清明节前基地采了4000公斤干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0多名工人在这里采茶,今年预计要发工资380万。”

◎新田工业园集中安置区的阅览室

◎古丈县默戎镇中寨幼儿园,师生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67岁的唐水秀已经在基地工作了两年,每年光务工收入就有1万多元。她说,以前住在山上粮食不能自给,村里也没有通车,缺粮了就在山里砍木材,等到闹子(赶集)天拖去镇上卖。要走3个多小时才到镇上,换来的米只够吃三四天。如今,她住进了新房,还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农闲时养些鸡鸭,基地负责人以消费扶贫的形式定期上门收购,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宁远县大胆探索实践“产业兴旺”法则,鼓励村支两委领办合作社,完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不少安置点走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该县始终一手抓贫困村支部建设,一手建强带头人队伍,强化基层堡垒的战斗作用。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网格为主、整体划转”的原则,全面理顺搬迁党员组织关系,健全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全县共建立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18个,实现搬迁的82名贫困党员“安新家”。同时,该县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卫生室、农家书屋、室外健身场等设施。

易地搬迁后,日子怎么过、路子怎么走?这是关系到扶贫效果能否长久的关键问题,也是搬迁的贫困户最关心的焦点问题。(www.daowen.com)

◎在涟源市古塘乡集中安置点,后续帮扶产业蘑菇种植已成规模

对此,永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搞“短期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从“根子”上谋划,从产业上着力,为搬迁百姓“计长远”。

近年来,永州在引进“外来企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产业”,坚持特色带动,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将搬迁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搬迁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在东安县井头圩镇霞栖农业科技产业园集中安置点,44岁的搬迁户陈小勇两年前刚搬过来的时候,家里没油没米,只想着管政府要。多亏了县里定期举办的思想道德培训,第一次上课他就被深深触动,意识到自己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如今,陈小勇已成了安置点的“点长”,不仅积极动员社区居民一起“充电”“补钙”,还利用学到的农业技能,与村民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在新田县,龙泉镇潮水铺安置点搬迁户谢忠顺通过扶贫培训,利用安置点剩余劳动力优势,与美的公司合作在安置点开办顺祥电子厂扶贫车间,年收入2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了安置点搬迁户80多人的就业问题,80多人实现人均月收入2000元。

在双牌县,搬迁户蒋吉军流转100亩土地,雇用安置点的贫困户共60余人种植香芋、香芋南瓜和有机稻,从“打工族”转变为“创业者”。

在金洞管理区,搬迁户孙华阳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200头,年产值70多万元,成为小区脱贫致富带头人……

从“扶我脱贫”到“自我脱贫”,再到“带头致富”,在永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场”,越来越多的“脱贫先锋”“致富能手”正在涌现,越来越强大的决战全面小康的力量汇聚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